工業互聯網APP的誕生,正在為我國傳統制造企業加速轉型創造了新的發展契機。</p> <p style="text-indent:2em;">近日,工信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 />
http://www.whhswh.com 2018-06-22 16:19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工業互聯網APP的誕生,正在為我國傳統制造企業加速轉型創造了新的發展契機。
近日,工信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
其行動目標和計劃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在三年內,中國將初步建成適用于工業互聯網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制訂的企業外網絡基礎設施,支持工業企業建設改造工業互聯網企業內網的同時,還將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
同時,工信部還提出,到2020年,培育30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全面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和經營管理等制造業關鍵業務環節的重點需求。
浪潮集團市場部經理張榕博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企業實現互聯網化,將會解決我國制造業裝備和軟硬件平臺依賴進口所面臨的缺乏創新平臺的重要手段。
工業制造鏈信息大幕開啟
何謂工業互聯網APP?工信部是這樣解釋的:“工業互聯網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工業互聯網APP有利于發揮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有利于將制造企業內部原本分散、隱形的工業技術挖掘出來、傳播開來、傳承下去,破解國內工匠不足的難題。”
曾有人這樣形容工業互聯網APP,工業互聯網是新一輪信息高速公路,工業互聯網APP就是跑在這條路上的車,抓住工業互聯網APP,才抓住了開啟工業互聯網的“金鑰匙”。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推動與支持下,工業互聯網APP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各類工業互聯網APP也琳瑯滿目。
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APP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美元,這為我國制造業、信息通信業攜手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新機遇。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APP的數量已經達到5000多個。據美國GE公司預測,到2020年前后,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出現類似于消費互聯網平臺的爆發式增長。到那時,GE自己的Predix平臺上的工業APP總量,也預計將從目前的160個陡增至逾50萬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推進工業互聯網APP的發展,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中國工業APP)在北京成立。該APP聯盟以企業為主、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政、產、學、研、金”相結合的形式打造工業APP產業生態圈。
資料顯示,當前,國外龍頭企業紛紛以資本并購為手段、軟件解決方案SaaS化為措施、平臺推廣為路徑加速產業布局。同時,國內行業領先企業圍繞建平臺、用平臺、培育工業APP等方面,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加速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業內觀察者認為,在數據采集處理、設備自動化這些存量方面,國內目前沒有太多優勢,但在PaaS層、SaaS層,大家都處在完成制造業服務化延伸的過程,我國是有這樣換道超車機會的。
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工業互聯網APP是通過技術將各種應用場景高度集合,打造成一個生態應用平臺,一個知識交換中心。基于平臺上的大量數據積累和成熟的行業算法模型,形成了從平臺到應用,從開發工具到知識微服務的全產業鏈條,可提供設備安全預警設備故障診斷、能源管控優化等服務。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工業互聯網APP一定要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滿足特定的需要。這一點是區別于傳統工業軟件的,后者期望解決一大類的問題。通過工業APP把工業技術、工藝經驗、制造知識和方法這些“工業智慧”加以數字化、軟件化復用,進一步解決工業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卡脖子問題。
工業APP仍處于“孵化期”
與消費級402萬款的APP相比,工業互聯網APP目前還只處于“孵化期”。對此,工信部也提出,到2020年底,中國要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聚焦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還將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
前不久,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產業處調研員傅永寶在2018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表示,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工業APP的發展,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各行各業急需進一步研究和討論。
有文章認為,當前,5000款工業APP中,很多是從傳統軟件云化而來的,只能算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移民”,真正從工業PaaS平臺“生長”出來的工業APP并不多。
該文章還認為,現象級工業APP更是匱乏,盡管我國很多企業都朝著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方向努力,但尚沒有一家企業開發出現象級工業APP,來引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推廣。
“當前,雖然各國都在推出工業云應用商店。但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APP尚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的困境。”曾海偉表示,今后,工業互聯網APP還需要在系統建模、操作指令集適配、可視化編程、異構系統集成、數據交換等關鍵性技術方面下功夫。
曾海偉認為,加快工業互聯網APP的應用創新,還需要推進在汽車、石油化工、機械制造、家電、航空航天等行業方面的應用,面向真實的應用場景。
有業內人士認為,要提升工業企業軟件化能力,就必須要建立良好的企業軟件生態,提供很好的軟件工具,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具體的應用軟件,這樣才能使得工業企業軟件能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變化。同時,除關注工業APP的框架技術外,還必須建立一種通用的云端計算環境。
雖然工業互聯網APP目前還僅僅處于“孵化期”,但就目前國家政策的傾斜度來看,未來三年,將是工業互聯網APP發展的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