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埃斯頓再啟跨境并購 對接德國工業 4.0

http://www.whhswh.com 2017-09-15 10:4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埃斯頓又看上了一家海外機器人產業鏈企業。

9 月 13 日晚,國產工業機器人四小龍之一的埃斯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出資約 886.9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6895.6 萬元),收購德國 M.A.i. 公司 50.01% 股權,并對剩余股份有優先收購權。

同時,埃斯頓還將聯合多家單位設立并購基金,整合上市公司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進行收購兼并,為公司外延擴張儲備潛在標的項目。

從數控起家的埃斯頓,通過多輪收購,已經逐步建立起集機器人系統集成、核心部件、機器人本體到智能制造系統和數字化工廠的全產業鏈布局。

鐘情海外企業

M.A.i. 公司成立于 1999 年,總部坐落于德國 Kronach 市,主要業務為提供以機器人應用為基礎的,高度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裝配和測試生產線,服務于汽車引擎和電子系統部件、半導體、航空部件和醫療器械等行業。

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M.A.i. 資產總額約 70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5458 萬元),凈資產約 130 萬歐元;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財年實現營業收入為 2512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1.96 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 92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717.4 萬元)。而埃斯頓僅 2017 年上半年就實現營業收入 4.19 億元,凈利潤 4012 萬元。

雖然 M.A.i. 公司的營業規模和收入都遠不及埃斯頓,但通過并購,埃斯頓能夠快速獲得德國智能制造及工業 4.0 最新技術,推動機器人集成應用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同時打造以 M.A.i. 為歐洲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與中國智能制造總部的國際化產業布局。

除了此次并購,海外收購的 " 愛好者 " 埃斯頓在一年多時間內已通過收購介入了機器人全產業鏈多個細分領域。

2016 年 2 月,ESTUN 以 140 萬歐元入股意大利 Euclid Labs SRL,占其 20% 股權。Euclid Labs SRL 主要產品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仿真和測試軟件,埃斯頓借此掌握國際領先的機器人三維視覺技術、機器人離線編程及智能操作技術在機器視覺領域前瞻布局。

四個月后,埃斯頓與 L.K.MACHINERY CO.LTD. 簽署收購協議,以 7600 萬元收購上海普萊克斯自動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100% 股權,進入壓鑄機周邊自動化機器人集成業務細分領域。

進入 2017 年,收購消息愈加頻繁,2 月公布擬以 1550 萬英鎊(約合 1.33 億元人民幣)收購 TRIO MOTION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 "TRIO")100% 股權;4 月 12 日,又公布 900 萬美元(約合 6300 萬元人民幣)的對美國 BARRETT TECHNOLOGY 公司 30% 股權的收購計劃,進軍高端伺服應用領域,甚至涉及到了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醫療康復機器人。

此外,還有一項對某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行業公司重組因未能取得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核準而終止。

高工產業研究院機器人產業分析師盧彰緣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海外進行并購其實是一舉兩得。一方面海外公司的技術水平和規模整體優于國內企業,另外,外資企業的估值相對合理,性價比較高,更加劃算。" 中國技術型的公司溢價普遍偏高很多。"

通過梳理可以發現,在埃斯頓的收購路徑中,只有上海普萊克斯和另外一家針對汽車焊裝自動化柔性生產線細分領域的國內企業,其余都是海外并購。

重視研發投入

一系列并購的成果,在業績上也逐漸有所體現。埃斯頓 2017 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銷售額同比增長 71.46%,利潤同比增長 79.56%。其中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業務較去年同比增長達 274%。

從地區角度看,雖然來自國外的營業收入占比仍較少,僅有 7.60%,但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119.68%。

招商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諸凱表示,從技術轉化到收入利潤需要一定的時間,未來公司優勢將繼續放大。

埃斯頓的發展速度一直較快,2014 年埃斯頓本體銷量約 300 臺,2015 年達到 600 臺,2016 年本體銷量達 1000 臺以上。但與 ABB 等過萬的銷量仍相去甚遠。

" 所以埃斯頓的并購速度其實并不快,國產機器人企業的競爭格局其實還不是很明朗,規模差距不是很大,1000 臺的距離很容易相互趕超,埃斯頓是在拼速度。而且現在市場大好,是超越對手的一個很好的時期。" 盧彰緣說,與國內其他機器人企業,特別是新松機器人這樣的體制內較穩健的企業相比,埃斯頓的運作已經相對冒進。

諸凱告訴記者,埃斯頓的很多核心人員是從國外實驗室回到國內,眼界比其他機器人企業寬,海外收購是順理成章。

另外,與埃斯頓重視研發有關。埃斯頓一直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2015 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為 10.98%,2016 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為 9.51%。

和許多本土機器人公司不同,埃斯頓是機床數控系統起家,隨后進入機器人領域。公司從 2010 年起開始研發機器人,2011 年成立了專門研發和生產工業機器人的埃斯頓機器人公司,進行機器人本體以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

此后,公司在 2014 年完成對意大利 CMA 機器人的收購,2015 年上市,核心業務為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和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隨后兩年,通過并購,實現了在多個機器人應用細分領域的布點,延展產業鏈。

據了解,機器人本體有五大核心,包括控制系統、伺服系統、高精度機械傳動、核心控制算法、應用和集成技術。

埃斯頓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波曾表示,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核心難點是機器人控制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埃斯頓多年堅持研發和發展數控系統和交流伺服系統產品和技術,因此埃斯頓向下游延伸進入工業機器人產業,可以充分發揮埃斯頓的傳統業務優勢,也可以形成與其他競爭對手差異化的獨特競爭優勢。

目前,埃斯頓機器人除了部分 RV 減速器需要采購外,其余均為公司自有產品,核心部件自主化率達到 80%。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