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16-05-16 11:54 來源:國家能源網
北京,首都機場附近某五星級酒店,飛機著陸后人們直奔這里,他們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甚至更遠的省市,只為同一個目的,參加“正泰昆侖”新產品北京發布會。他們觸摸、拆卸、組裝“正泰昆侖”斷路器,細心觀察正在演示的開關使用頻次,逐一體驗新品帶來的智能化,零距離感受“正泰昆侖”在用戶體驗中的沖擊,而他們,恰恰代表了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釋放的巨大能量。
為什么要稱之為巨大能量?我們不妨關注這樣一組數據,現場活動進行一個小時,訂單金額已遠超2000萬元,說得再直白一些,2000萬元相當于我國中小低壓電器企業半年的營業收入,而“正泰昆侖”系列產品僅僅用了一個小時。記者驚訝于這個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的新產品果然一面世便成績斐然。
坦白來說,中國低壓電器市場中低端產品需求依然巨大,五、六年前,記者采訪某外資品牌中低壓電氣負責人,他氣定神閑地說了一句話:“我們要從高端滲透至中低端市場,逐步擴大中國市場的輻射范圍。”這一幕至今都令記者難忘,因為這也就意味著,屬于本土品牌主場的中低端市場也迎來了勁敵。
隨后,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外資品牌不斷向中低端市場傾斜,在其看來對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簡配迎合市場,消費者似乎也可以接受以犧牲部分性能換取的高性價比,這一點從過去幾年外資品牌業績的高速增長便可得到印證。盡管最近爆出外資品牌業績下滑的新聞,但是憑心而論,本土品牌可以松一口氣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為受全國GDP增長放緩、全國用電量增幅下降的影響,業績下降的不僅僅是外資品牌,電力設備產業鏈企業的業績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時,本土中低壓企業應該做些什么?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品質管控?遺憾的是,大部分企業并未就此做出較大的改變,依舊在過去的惡性循環中不停兜兜轉轉。于是今日再放眼望去,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提到了供給側改革。
與圈內人聊起供給側改革,大家的普遍觀點是這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政府口號,而是切實有效的發展路徑,上文提及的“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釋放的巨大能量”,也正說明了市場對供給側改革的強烈呼聲。“提高供給質量,推進結構調整,擴大有效供給,加大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供給側改革的幾大方向無一不直擊低壓電器行業的痛點。
然而供給側改革究竟該怎么改?中國低壓電器品牌應該何去何從?《孫子兵法˙九地篇》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從這個角度來說,記者在“正泰昆侖”新產品北京發布會現場便感受到了這種兵貴神速的力量。
介紹發布會現場打動記者的幾個產品小細節:框架斷路器電氣壽命最高8000次,機械壽命最高15000次;塑殼斷路器全新電子脫扣器,準確處理故障隱患;終端配電產品,在操作失效率方面,53萬次操作失效<3次。對比同類產品,這些細節足夠令人眼前一亮。
以上僅僅是部分細節,并非全部。根據正泰公布的信息,“昆侖”已申請了360多項專利技術,通過了7860項可靠性測試,全系列產品適用于-35~70℃環境,小型斷路器漏電保護值國內行業首家降低到10毫安,電動機控制與保護產品吸合電壓范圍達到70%~120%Us,高于接觸器線圈電壓85%~110%Us的國家標準。
卓爾不凡的性能,自然不免讓人好奇“正泰昆侖”的研發團隊,幾經打探后記者得知,它可謂“出身名門”,來自上海電力科學研究所低壓電器研究分院及正泰四大低壓電器產品制造部400余位行業“最強大腦”傾力打造,這對于一個單品價格并不高的工業品而言可謂至高榮耀,難怪正泰將它評價為“這不是一次優化,而是一次進化”。
應該看到,低壓電器產品跨多個學科,屬于綜合性、技術密集型專業。據統計,國外優秀企業在低壓電器新產品科研、研發投入上可達到總銷售額的5%~7%左右。而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平均投入在總銷售額的1%~2%。低壓電器行業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明顯不足,阻礙低壓電器行業可持續發展。而智能電網發展和安全用電日益受重視的大背景下,若我國低壓電器品牌不加大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快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將阻礙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失去市場競爭能力。
顯然,縱觀行業發展,正泰斥資1.5億元于“正泰昆侖”的研發乃屬于大手筆運作,雖然目前尚無法確定會引發行業生態鏈的哪些改變,但記者倒是很想援引正泰高層的觀點:“對于行業來說,我們期望通過推出‘正泰昆侖’系列新產品來引領整個行業進入高度重視產品質量競爭力的時代,掀起低壓電器全行業品質提升的新革命。”
毋庸置疑,若一個產品可以引發市場同類產品的整體升級,必將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正面案例——助推轉型,創新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并淘汰落后產能。
“正泰昆侖”新產品發布會當天,北京春日里難得的藍天,那個午后,晴朗而溫暖,熙攘中的人群交流著“正泰昆侖”的更多細節,分外熱鬧,轉眼望向窗外,時刻保持著向上姿態的玉蘭花一朵朵競相綻放,記者仿佛看到了中國低壓電器品牌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