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15-07-01 15:28 來源:西門子工業
6月10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從西門子PLM軟件公司見面會上獲悉,西門子在中國PLM軟件市場已連續三年位居領先地位。在總收入、三維CAD和數字化制造市場占有率等八大領域排名第一,在仿真和分析領域市場占有率排名顯著上升。
西門子PLM軟件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制造官HelmuthLudwig先生說,“數字化轉型是創新的引擎,我們在市場上看到很多技術變革和變革的力量,這意味著未來10年有些公司會勝出,有些公司會被淘汰。而我認為,很多中國公司將會脫穎而出成為這場競爭中的贏家。”
如何幫助中國制造業創新打造數字化企業?Ludwig先生表示,一是變革技術所帶來變革機會。各國定義有所不同,如工業4.0、物聯網、制造業變革、人和機器人互動。重要的是幫助企業抓住其中機會。他給企業帶來根本性變革,如能讓產品上市時間縮短50%、產品成本減低30%等。這個趨勢不止中國,很多國家都在面臨和擁抱這個趨勢,重新將重點定位于制造業,如德國非常重視制造業,英國意識到制造業是社會核心,美國提出制造業復興來驅動變革。現在很多國家都在關注制造業,他們認為制造業變革是未來機會和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并給制造業重新定義和制定戰略規劃。他贊譽中國工程師對概念變化做出的快速反應, “德國4.0戰略和歐洲概念一經提出,中國專家很快理解背后的潛力并進行進一步發揮。”談及變革概念重要性他深入淺出,以汽車行業為例,過去汽車概念提出驗證、設計需要8年,生產周期11年,現在時間構成發生了變化,開發時間縮短至3年,生產周期為6~8年,可見最大挑戰帶給了開發。西門子通過對全球大汽車廠商研究發現,過去15年中多數廠商汽車品牌類別翻了一番,有的甚至三倍,汽車類型、品牌、模型復雜程度獲得了爆炸式增長。過去曾經帶給公司成功和輝煌的產品、模型等商業模式將不再相關了。
二是企業如何把挑戰轉化為機會。Ludwig先生指出數字化變革是史無前例的巨大變革,在對此已達成共識的同時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雖然挑戰發生了變化,但成功驅動力沒有變,仍由三個要素構成:推向市場速度快、靈活性強和高能效。在對待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方面,他看到中國政府嚴肅認真地做事情。近日MIT研究報告表明,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原定2030年達到峰值,現在已提至2025年達到峰值。
三是如何與客戶合作伙伴完成更快、更靈活、更高效三個目標。Ludwig先生以西門子實體案例闡述道, “首先我們將客戶原有概念轉化到西門子系統中來,使用CAE/CAD工具,如NX系列。我們是真正把信息帶到創新流程中來,系統可以很好地捕捉需求端的信息。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企業很多,但全球只有西門子一家能將構思能力、利用和實現聯系起來,并轉化為我們所說的 ‘利用’這個概念。最重要的是如何使數字化完整貫穿于這三個價值鏈當中,要真正做到無縫連接和抓住機會需要支撐即智能創新平臺。企業中每個人角色不同,如研發、CAE工程師、制造工程師、機器操作人員等,確保每個崗位所需要的信息。以Maserati設計汽車為例,設計一款最新汽車,首先數字信息進入、然后編程、再之信息用于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整個設計模型是通過信息滲入完成的。最終利用Utilization進入服務階段,所有流程都由統一平臺管理。真正的數字集成是虛擬模型到物理實現整個過程精準無誤。西門子數字化企業的實施使產品質量水平成為業界標桿,獲得高靈活性和高效率。數字化企業有三個組成部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集成的生產自動化和核心部分制造運營管理,三者通過自動化互動連接。西門子提供PDM的系統,叫做Teamcenter,然后很好的把產品及產品所需數據連接起來。”
Ludwig先生描述世界一流數字化企業。它是位于德國安倍格的西門子數字化工廠,生產SIMATIC,是真正工業4.0公司。曾接待了很多中國訪客并與其共享經驗和最佳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工廠自動化水平為75%,西門子通過實踐和研究發現75%是保證靈活性最佳的自動化水平。產品故障率每百萬中12個,為業界最佳水平。 “對于我們來說,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幾年前西門子將工業4.0整套流程搬到中國,在成都建立了第二家數字化工廠。它與德國數字企業模型一樣,在這里中國的智慧專家與德國專家很好的協作。西門子找到了數字化企業模型,在市場上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和動力,服務于電子、航天、汽車等各個行業用戶。”
Ludwig先生簡言之,數字化企業基本構成首先需要西門子PLM軟件包,包括規劃、設計、測試、仿真等,其次是MES,包括規劃,將信息放入制造流程當中并與自動化流程無縫連接。第三是核心PDM系統。Ludwig先生表示, “在數字化環境中,每一個想成功的企業都要學會如何把數字化帶來的挑戰轉化為機會。西門子PDM系統是惟一能夠幫助你實現構思能力,實現利用的智能創新平臺。西門子致力于幫助中國客戶找到和定義適合自己的數字化企業模型,幫助他們抓住數字化企業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