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11-07-04 15:03 來源:光明日報
世界人工智能科學研究已經走過了55年的歷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也迎來了30年成立紀念。9月,北京還將舉行以“智能體驗·智慧生活”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智能博覽會”。利用這一契機,《科技天地》將陸續向讀者介紹我國智能機器人、云計算、物聯網、智能仿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家電、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希望通過我們的介紹,讀者朋友能夠品味到“智能生活”的嶄新氣息,創造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
古代也有“機器人”機器人應用實例
初夏時節,一輛藍色的面包車正從林蔭道上勻速駛過。突然,面包車發現廣場上到處是人,便開始不斷地拐彎變速,時而避讓著人流,時而尾燈閃爍,最后從人群中的通道穿過,穩穩地停在了休息區。此時,圍觀的人群聚攏過去一看,原來這輛外形古樸的汽車沒有駕駛員——這是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智能技術的應用將無處不在,像這類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也成為了機器人逐步走進普通百姓生活的一個縮影。
前世:科幻作品衍生的機器人神話
說起機器人,人們不可回避要聯想到“智能”。但與“力大無窮”和“堅不可摧”這些令人敬畏的形象相比,“機器人”更代表著一種充滿神奇、引發想象和令人向往的美好境界。
西周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偃師造出的歌舞藝人,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運輸糧草,也成為人們可追溯的古代“機器人”身影。無獨有偶,西方文學也在《愛里翁》等作品里描繪了各種“無所不能”的機器世界,在那里,一切工作都由智能機器承擔和完成。現代西方科幻作家甚至在《星球大戰》里,想象出“智勇雙全,戰無不勝”的機器人群。當人們熟悉了頭頂竹蜻蜓的機器貓、腳底噴火的鐵臂阿童木,領略過《黑客帝國》、《人工智能》、《熊貓大俠》等科幻大片,就會一直追問:那些“擁有意識和思維的機器人”究竟有何等神奇?
實際上,從1961年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機器人在美國問世,到如今機器人已經從一個夢想中的角色,真正地走入了人類生活。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前赴后繼地奔跑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發展機器人”這條新路上,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已經發展成了“機器人強國”。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隨著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控制、智能傳感器,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開始進入智能機器人研究與發展階段。此后,國內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也開始步入了啟蒙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黃心漢教授解開了機器人的發展脈絡。
現代機器人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不僅在制造業得到成功應用,同時已開始在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其它領域得到應有,并形成了一門新的綜合性學科——機器人學(Robotics)。
今生:發展機器人各國“想法”有不同
眾所周知,創制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機器,是非常典型的交叉科學研究問題,將會涉及到諸如腦科學、生理神經科學、神經解剖學、認知科學、信息科學等眾多領域。
人們也許要問:機器的大腦為什么會思維?思維的機制和原理是什么?或許有人會質疑,人類大腦思維的機理真的可以被機器人復制嗎?這無疑促動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機器人的深度關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介紹,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中,每個國家各有側重,比如美國重視機器人在航空航天和軍事活動中的應用,歐洲國家更多關注交通、醫療智能化,日本重視助老服務等機器人的研制。進入到20世紀中葉以來,包括我國也取得了許多激動人心的進展:超過人類醫生水平的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專家系統,在速度上無與倫比的數學定理證明專家系統和氣象預報專家系統等等。甚至,計算機還證明了人類自己都不曾證明出來的四色定理,人工神經網絡系統可以很快求出旅行者的最優路徑解答,跳棋專家系統戰勝了系統設計者本人,IBM的深藍(DeeperBlue)系統多次戰勝了最負盛名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的確,許多人兒童時代曾夢想過的“猴精三寶”,包括當年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如今早已成為了現實。各種各樣的“專家系統”和“智能機器”,正在多個領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們雖然還遠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萬靈腦”,但已經讓人們領略到了“機器人”的神奇。
未來:引領智慧生活新圖景
2011年3月16日,可愛的機器人“貝貝”在中國科技會堂宣布,以“智能體驗,智慧生活”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智能博覽會將于2011年9月在北京舉行。其實,公眾最關心的,是那些靈巧可愛、頗具智慧的機器人,何時才能進入日常生活,為百姓服務?
據有關方面預測,包括智能清潔機、智能玩具在內的全球家用機器人市場產值,2015年將達150億美元(現僅有50億美元),并將在近幾年出現爆發性增長,形成“產業拐點”。面對這一龐大的“產業蛋糕”,許多國家雄心勃勃。為鼓勵機器人制造商進行新技術研發,在素有“機器人王國”之稱的日本,政府對相關企業實施了優惠貸款、減稅等多項扶持政策。韓國政府也計劃在2013年進入全球機器人技術強國前三名,到2020年實現家家戶戶都有機器人。
“夢想已經照進現實,智能機器人時代即將開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楊放春表示:“在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上,我國已把服務機器人等項目確定為國家863計劃的重點。智能機器人產業前途無量,它比計算機更深刻、更復雜。同樣,智能機器人時代對我們的經濟、教育、文化、工業以及政府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把握時代的主動權,我們還需要全方位地提高。”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共有43處提到了數字化和智能化設計制造、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智能感知技術、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內容”,這充分意味著,在今后的15年中,政府對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包括機器人的支持力度將大大增加。
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能聽會說、善解人意的智能機器人將在生產、流通、服務和安全各種領域,充當人類的助手,機器人為你家做晚飯,將夢想成真。人們會欣喜而驚奇地看到,不管是機器貓、機器狗等娛樂機器人和機器寵物,還是令人稱羨的工業機器人、語音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納米機器人、微操作機器人、智能交通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以及弧焊機器人、蔬菜嫁接機器人、足球機器人、政務客服機器人、幼教機器人、管道機器人、爬壁機器人、博弈機器人、蛇形機器人等,所有這些代表中國人的原始智慧和創新水平的機器人,都將以各自的魅力震撼著人類世界,傳遞出百姓“夢寐以求”的機器人智能氣息,成為時代生活中絢麗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