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10-04-09 11:29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這表明,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極為緊迫的一項重大任務。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人才培養的創新,在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看來,要盡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成功,必須加大對“內生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此語可謂正中要害。
按照一般的理解,企業人才可分為“內生型”人才和“外生型”人才。通俗地講,“內生型”人才是指由企業自己培養、與企業共同成長起來的人才;“外生型”人才則是通過招聘、調動等方式,從別處招攬而來的人才。毫無疑問,一個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外生型”人才的支撐,因為外來的優秀人才由于不受企業原有積弊的影響,在看待問題、處理事務時,便不會被一些既定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從而更有激情,敢闖敢干。
然而,“外生型”人才也有其明顯缺陷:由于“半路入道”,對企業文化缺少了解和認同,因此很難在短期內摸準企業發展的脈搏,難以與企業產生共鳴,進而影響其創造力的發揮。此時,“內生型”人才便顯得十分重要。尤其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內生型”人才更是彌足珍貴的寶貴財富:和企業共同成長的經歷,使得“內生型”人才深受企業文化的濡染,能夠對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保持深度認同,能夠與企業的發展進步保持協調一致;對企業優長和短缺的感同身受、了然于胸,又使“內生型”人才能夠透視企業的整體現狀,找準企業發展的切入點,從而對癥下藥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推企業的長遠發展。
當然,要使企業擁有更多的“內生型”人才,重視對此種人才的培養便最為根本,最為關鍵。由于“內生型”人才與“外生型”人才的產生路徑截然不同——“內生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更多地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著眼于人才的長遠使用,因此,對“內生型”人才的培養便需要做更多艱苦細致的工作。譬如,加大對企業員工技能的培訓,加強對企業員工文化的熏陶和理念的提升等。而且這種培訓和提升必須是長期的,并能隨著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戰略側重點的不同,與時俱進地適時進行調整。這就為企業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使員工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一以貫之地而不是時斷時續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和技能的提升。對此,吉利的經驗是,花大力氣創辦深深烙有自己企業文化印跡的培訓學校,隨時對員工進行文化“洗禮”。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