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9-10-20 09: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者語: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北京國際航空展覽會透露出新的信息,目前我國正在展開新的國內航空產業布局:上海側重于我國大飛機的自主研發,天津則是外資企業總裝龍頭帶動的航空制造業集群,西安、南昌等地則主要是為航空產業提供配套……
各地角力航空產業
“A320項目在天津進展順利,9月開始已實現月產兩架的計劃,如果明年一季度實現機翼的總裝,天津對于空客拓展中國市場的作用將更加凸顯。”空中客車中國公司總裁博龍表示。
據了解,截至目前天津已有7個大的航空項目布局在濱海新區,其中除了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外,還包括直升機產業基地項目、特種飛行器生產基地項目、機翼組裝生產項目等。據天津發改委統計,今年前7個月,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實現產值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3倍,成為了該市增長最快的一個新興產業。
不僅是天津,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已確定航空航天產業為未來發展的重心。上海依托大飛機項目的優勢,在上海臨港開發區建設上海國家級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在這個一期規劃5平方公里的新園區內,將建設一個航空發動機研發中心和裝試基地,以便為國產大飛機提供中國創造的發動機。目前上海市政府已決定,將航空產業建成繼石化、鋼鐵、汽車之后的又一個支柱產業。
北京則決定建設一個“集帶動區域發展的臨空產業中心、中國國際交流門戶、北京國際大都市生態衛星城于一體的21世紀航空城”。中航工業北京航空產業園已經正式開園,園區計劃分兩期完成規劃目標,一期項目建設投資超過100億元。與此同時,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也正式落地北京,計劃投資90億元。
此外,江西南昌航空工業城選址也已經初定,預計今年年底前動工,總投資在200億元以上。而有著傳統航空優勢的西安、沈陽等地,也都在積極規劃加快發展新的航空產業園區。
陜西省準備在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成立“航空中小企業工業園”。目前,這個基地已擁有130多家民營航空工業企業,并初步形成了以航空高技術研發、整機制造、零配件加工、國際轉包生產、航空人才培養、航空旅游博覽等為特色的航空產業鏈和航空產業集群。
產業升級、經濟效益是動因
我國上一輪航空產業布局主要完成于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當時主要根據國防的需求,國家統籌在沈陽、西安、成都、貴州、南昌、上海等地建設了一批航空工業骨干企業。這輪布局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而目前我國各地掀起的這股航空產業新布局浪潮,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全國各地爭建航空城,其實體現的就是新時期下各地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中國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曹允春說。航空產業的重要性更多是體現在它對其他產業的輻射作用上。國際運營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后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因此,從中央到地方,近年來都把發展航空產業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
在航空產業帶動產業升級、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國際航空制造企業紛紛看好中國航空市場,這無疑也讓各地區看到了發展航空產業的機遇。
近日,波音公司公布了最新市場報告,他們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將需要3770架新飛機,價值4000億美元。預測期內,中國將一直是除美國以外新民用飛機的最大市場。
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盡管航空城建設在許多城市搞得熱熱鬧鬧,但曹允春認為,目前國內承接航空產業轉移的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一哄而上的地方航空產業園是否過剩,需要政府部門做出科學判斷。
另外,有關專家表示,國外航空工業巨頭利用國內各省區市之間的競爭獲得“超額利潤”的情況也要引起相關部門的警惕。如空客當時在中國布局A320總裝線項目時,就在上海、西安、天津、珠海等地分別談判,使四地競相提供更優惠的合作條件,外方則輕松占了便宜。
“從規模效益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航空產業園的發展基本都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集群尚在形成之中。航空城的發展,一定要政府部門做好規劃,控制規模。”曹允春表示。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各地發展航空產業進行了不同的定位,將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北京、廣州、青島等地的航空城建設主要是以航空運輸業為主導,分別定位為國家門戶綜合性運輸樞紐、航空物流綜合運輸樞紐和區域性運輸樞紐。而上海、天津、西安等地則除了運輸業外,還有航空制造業的內涵,而且各有特點。其中,上海側重于我國大飛機的自主研發,天津則是外資企業總裝龍頭帶動的航空制造業集群,西安、南昌等地則主要是為航空產業提供配套。
有關專家表示,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國內消費結構升級的影響以及民航產業配套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中國民航市場將在未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各地的航空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