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9-08-27 14:37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者語: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運行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產能過剩等仍十分突出,所以在工業企穩回升基礎尚不牢固的前提下,我們應在努力實現保增長的過程中,把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將在11.5%左右,全年增速將在11%~12%之間。”
8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聯合發布《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就報告內容作如上表述。
報告的發布旨在加強政府部門與研究機構的合作互動,進一步發揮信息引導作用。報告內容主要針對當前工業經濟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解讀,并探討下一步有關部門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思路和措施。
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
報告著重分析了當前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據朱宏任介紹,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工業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運行態勢還不平穩,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也不平衡。在諸多問題中,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產能過剩的問題尤為突出。
朱宏任分析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漫長曲折,外需不足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各國政府應對危機措施到位,其效果逐步顯現,從二季度開始全球金融市場趨穩,發達國家經濟萎縮幅度也有所放緩,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有所恢復,但各主要經濟體復蘇主要靠政府投入和政策刺激,所以政策的持續效果還有待觀察。由于經濟基本面未有根本性改觀,就業形勢仍在惡化,產能利用率低下,盡管一些經濟指標也顯示世界經濟正在觸底,但短期內出現強勁復蘇的可能性不大。
而在國內,由于民間投資動力不足,內需較快增長仍難以彌補外需萎縮形成的缺口。朱宏任指出,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長主要靠政府投入和銀行信貸資金快速增長的支撐,民間投資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國家鼓勵消費政策的驅動下,國內消費品保持了持續較快的增長態勢,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消費類產品生產企穩回升,但政策驅動新增的消費需求難以彌補急劇萎縮后形成的需求缺口,特別是我國輕工、機械、電子等行業的產品出口比重超過50%,很難靠國內市場的拓展去消化外需不足形成的需求缺口。
據介紹,今年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僅為近年來正常增長水平的一半左右,仍未步入正常運行軌道。7月份工業增速比6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主要是建立在去年下半年增速逐月下滑基礎上,因此回升的基礎并不牢固。企業效益狀況仍不樂觀,前5個月利潤同比下降22.9%,全年利潤實現正增長難度很大。工業經濟仍未步入正常增長軌道,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朱宏任特別強調指出,當前我國工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表現得十分突出,這其中有多方面因素,如我國多數工業產品已在國際市場中占有較高份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影響下自然會出現過剩問題。但除外需萎縮外,一些體制性、機制性問題也是造成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一些新興產業,如風電產業和光伏產業也出現類似問題。據介紹,在光伏產業領域,一些核心技術仍未掌握而一般加工制造卻已發展較快。傳統產業更是重復建設問題嚴重。報告中提到一些重點領域,如鋼鐵、有色、化工、造船、建材等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情況。
推動工業實現內涵式發展
為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工業保增長、調結構各項目標任務,朱宏任指出,國家有關部門將會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注重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要把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建立在結構不斷優化的基礎上,在保增長中要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力爭做到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相互促進。
二是更加注重解決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中的難點問題,要把解決企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中所涉及的資產、債務、人員安置、地方財稅收入等難點問題作為優化結構的突破口,充分考慮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中的職工利益問題。
三是更加注重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培育新興產業,作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帶動企業、地方和社會投資,推動工業實現內涵式發展。
四是更加注重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通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適應不同層次市場需求,擴大城鄉就業,增強經濟活力。
五是更加注重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將其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內容,力爭工業產品結構和質量管理工作有一個整體提升。
六是更加注重加強政府對民間投資的引導,通過發揮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拉動民間投資的增長。
工信部辦公廳副主任王新哲出席并主持了本次發布會。
閱讀延伸 :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是發展關鍵
發布會上,社科院工經所所長金碚對當前的工業經濟運行態勢也作出了分析。他認為,對于當前的工業發展趨勢不能盲目樂觀,國家相關部門要從宏觀層面以及實體經濟層面等采取措施,促進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金碚指出,從大的方向來看,應對金融危機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宏觀經濟刺激、擴大需求、注入流動性階段,這個階段作用是遏制經濟下滑趨勢。而在經濟下滑態勢止住了以后,第二個階段就是調整企業行為階段,企業不僅要應對短期經濟景氣的變化,還要適應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競爭格局的變化,甚至是游戲規則的重大改變。第三個階段就是要形成一些能夠成為經濟增長引擎的產業,在這個方面,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空間大很多,中國是一個工業化過程中的國家,當工業化、城市化真正實現加速發展之后,可以說中國很多產業都可以有很大發展空間。
金碚認為,在這個階段一方面要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完成保增長之后,還要把結構調整的目標逐漸實現。另一方面,我國也要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必須要在現在工業化的階段上,用創新機制保持產業的強勁增長勢頭,而且保存我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