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9-08-12 09:13 來源:西安晚報
編者語:今年10月,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將搭乘俄羅斯的運載火箭,踏上訪問火星的旅程。這標志著繼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太空局后,我國也躋身于“火星俱樂部”。對火星的探測和研究特別是對火星生命痕跡的研究,對人類的未來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1∶1比例模型亮相航展。
經聯合調試后等待發射
記者獲悉,目前“螢火一號”已經運抵俄羅斯,經過最后的聯合調試后等待發射。按計劃,再過兩個月“螢火一號”將與俄羅斯火衛1·土壤探測器——“福布斯-格朗特”一起,由俄羅斯的“天頂”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送上太空,于2010年8月開始獨立履行火星探測的偉大使命,這是我國火星探測“繞、回、落”“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也是繼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后,我國首次開展的地外行星空間環境探測活動。
要經受零下200℃嚴寒考驗
在整個探測過程中,“螢火一號”將面臨重重考驗,最大挑戰來自火星的嚴寒,預計在到達火星軌道兩個月后,“螢火一號”將遭遇7次、最長達8.8小時的“長火影”時期,那時它因進入火星陰影內,太陽能帆板接收不到能量而無法工作,維持運行只能依靠有限的蓄電池。為了保存能量,就必須使部分部件進入休眠狀態,待火星飛出“長火影”后,再將這些部件加電喚醒,重新啟動工作,由于休眠期間“螢火一號”的周圍環境溫度只有零下200℃左右,因此有些部件可能會被“凍死”而不能正常工作。
探測目標 到火星上找水和生命
“螢火一號”攜帶的行李中有幾件“重型武器”:光學成像儀,將對火星和“火衛1”進行攝影;磁通門磁強計,用來測量火星上空的磁場強度、太陽輻射強度和高能粒子等;離子探測包,用于探測火星周圍的等離子態。
據介紹,“螢火一號”有關的探測任務,包括探測火星及其空間環境、探尋火星“水為什么消失的秘密”、揭示類地行星空間環境演化特征等,從而為我國下一步的深空探測打下基礎。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水,之前美國發射的著陸探測器“鳳凰號”、“機遇號”和“勇氣號”都發現了水的痕跡,但并沒有直接發現水,因此“螢火一號”一個重要任務是探測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機制,繼而探尋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據介紹,火星探測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測器都以失敗告終,截至去年12月,人類共發射了38個火星探測器,只有20個成功,在航天界,火星有航天器的墳墓之稱。
中國科學院劉振興院士介紹,按計劃我國還將開發火星漫游車、火星機器人,建立火星觀測站,發展地球—火星往返式飛船,建立由機器人照料的火星基地,建立載人火星飛行和有人觀測基地。
火星之旅 “螢火一號”借勢飛天
屆時,“一箭雙星”將在距地面200公里的遠軌道飛行4小時,然后飛到距地面1萬公里的過渡橢圓軌道做26小時的無動力飛行,之后伴隨著火箭主發動機的再次啟動,“螢火一號”徹底告別地球,進入從地球到火星的雙曲線軌道,和“福布斯”同甘共苦地共同飛行11個月。在聯合飛行的過程中,兩顆衛星通過電纜連接在一起。
到達火星軌道后,火箭會找一個相對合適的位置把“螢火一號”放下,明年8月之后,兩顆衛星正式將分道揚鑣。“福布斯”將轉途去探測“火衛1”,“螢火一號”則進入繞火星的橢圓形軌道,在“近火點”800公里、“遠火點”80000公里、軌道傾角正負5度的火星大橢圓軌道上,展開它的太陽帆板,正式開始履行它的火星探測使命。
小巧玲瓏的“輕騎兵”
據了解,“螢火一號”的個頭兒小,只有110公斤,和它的美國前輩“勇氣號”、“機遇號”180公斤,以及計劃將要發射的新型火箭車600公斤的體重相比,“螢火一號”算得上是火星探測器家族中的“輕騎兵”。它主體部分長75厘米,寬75厘米,高60厘米,兩側共有6塊太陽能帆板,展開7.85米。如此小巧玲瓏的身體上卻長出三對大“翅膀”,只因火星上太陽光照強度低,只有地球的二分之一左右,帆板要夠大才能給“螢火一號”提供充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