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在挑戰中奮勇前行

——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實施評述

http://www.whhswh.com 2009-07-30 16:5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圖表:我國經濟運行顯現出積極變化。新華社發

   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猶如世界經濟上空的沉沉黑云,滾滾翻卷,不斷蔓延。為應對危機,世界各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穩定金融、刺激經濟的政策。去年11月,中國政府果斷決策,迅速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及時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攬子計劃。

  這是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相結合的一攬子計劃,是調整振興產業和加強科技支撐的一攬子計劃,是改革創新和實現新發展的一攬子計劃,是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保障的一攬子計劃。半年來的實踐表明,這一攬子計劃已初見成效,不但使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而且進一步提高了經濟發展的質量。

  應對危機、促進增長一攬子計劃的實踐也清楚地表明:這場金融危機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作為一個世界貿易大國,面臨著外需不足導致出口不振的很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實屬來之不易。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認識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

  擴內需、促外需,穩定經濟發展的大局

  與時間賽跑,與金融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賽跑,擴大國內需求,穩定和促進外需,努力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是一攬子計劃的核心內容。

  人們注意到,這半年多來,國務院連續召開了33次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74項議題。其中,31次會議、51項議題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直接相關。

  面對外部需求的急劇萎縮,全面擴大國內需求成為政策的著力點。自去年四季度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來,中央加大了政府公共投資力度。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資1040億元的基礎上,2009年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資安排9080億元,增加4857億元,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建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汶川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方面。截止到4月30日,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已累計安排下達5189億元,執行進度為57%。

  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以投資促消費是這一攬子計劃的重要支點。從拿出巨額財政補貼鼓勵家電下鄉、農機下鄉,到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稅費負擔,從積極擴大住房、汽車、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到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減輕居民醫療負擔,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中小學教師待遇,到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水平,一份份“真金白銀”的財政支出,一項項力度空前的舉措部署,成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利器。

  為支持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250億元補貼資金。財政部數據表明,農民購買家電下鄉產品十分踴躍,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出現逐月翻番態勢。截至4月底,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突破760萬臺件。近日,國家又出臺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措施,中央財政用于將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增加到50億元,同時安排20億元用于家電“以舊換新”。

  受政府出臺的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汽車振興規劃等擴大汽車消費政策推動,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售創歷史新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在一季度全國汽車銷售268萬輛基礎上,4月份國產汽車銷售繼續攀高,銷量超過115萬輛,同比增長25%。

  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努力保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海關總署今年5月12日發布的數字顯示,雖然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前4個月同比下降20%以上,但繼3月份進出口實現環比增長后,4月份我國進出口環比再現增長,外貿呈現企穩跡象。

  我國從2009年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企業因此一年可減負1200億元。據測算,大規模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一年可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說,通過著力調整內需和外需結構,我國將加快形成以內需為主和積極利用外需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使經濟向更加均衡的發展方式轉變。

  解近憂,謀遠慮,在一攬子計劃推動下,今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運行顯現出積極變化:

  ——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長6.1%,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持續下滑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前4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5%,擴大投資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顯現;

  ——中央投資帶動效應顯現,去年四季度1000億元中央投資項目全部開工,今年新增2000億元中央投資計劃已下達80%以上;

  ——工業生產逐步企穩,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發電量、用電量降幅縮小;

  ——前4個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消費潛力進一步發揮;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7.5%,扭轉了持續一年多的下降局面……

  “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我國政府見事早、判斷準、行動快,應對危機政策措施出臺的速度、頻率和力度,世所罕見。從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的積極跡象看,形勢比預料的好。事實證明,中央為應對經濟困難出臺的一攬子計劃是及時、正確和有效的。”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但要清醒地認識到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經濟仍處于困難時期。要落實好中央各項措施,把好的苗頭穩定住。”

  調結構、重創新,培育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敝袑ぁ皺C”,努力搶抓機遇為今后長遠發展夯實基礎。這半年來,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自主創新,成為中國一攬子計劃的主攻方向。

  在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中,投向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資金約為3700億元,投向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的資金約為2100億元,兩項合計占到了總投資近15%。

  “這次中央擴大投資的方向非常明確,主要用于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建設,在積極拉動即期內需的同時,努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沒有用于‘兩高一資’和擴大產能的投資?!眹野l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說。

  這一攬子計劃中,十項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令人矚目。面對外部空前嚴峻的壓力,中國的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工業增長乏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成為關系中國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

  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的40天內,國務院連續召開6次常務會議,相繼審議通過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物流等十項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十項規劃涉及范圍之廣、政策力度之大、決策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調整”和“振興”并重是十項產業規劃的突出特點。據初步統計,十項產業規劃的關鍵詞中,“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出現9次,“推進產業重組,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出現6次,“淘汰落后產能”出現4次……

  “十項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一個中長期結合的規劃,既考慮當前,又考慮長遠;既要為應對當前的危機發揮作用,同時要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眹野l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說。

  受益于投資、消費拉動和調整振興規劃,一些主要產業開始出現積極變化。比如,主要化工產品價格穩步上漲。在石化協會重點跟蹤的168種產品中,3月份平均價格比上月上升的有81種。

  在拉動內需、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節能減排工作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進一步加強,效果繼續顯現。今年一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

  協調區域發展,優化生產力布局,也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優先決策的重點領域之一。過去半年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等區域振興重要舉措的推出,不但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地帶,而且也有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機的根本力量,也為中國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后部署:今明兩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集中投入1000億元,加快一批能夠支撐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加強重點產業振興的科技支撐,強化科技人力資源建設;今年安排200億元財政貼息,帶動4000億元貸款,專項投入企業技術改造。

  “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又會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重要引擎?!笨萍疾坎块L萬鋼說。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同樣是深化改革的契機。半年來,國家加大改革力度,以繼續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贏得發展機遇,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確保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半年來,醞釀多年的成品油稅費改革開始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國家還取消和停征了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今年重點推進的改革任務,包括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服務業體制改革,加快就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等。這些改革舉措,著眼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對提振市場信心和擴大內需發揮了積極作用,充分顯示出國家力促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

  這半年來,不斷出臺的調控、改革舉措,勾勒出中國新一輪宏觀調控的路徑?!耙粩堊咏洕碳び媱澰趦群喜粩嗵嵘蛿U展,更加注重短期保增長和中長期發展方式轉變的結合,推動中國經濟上一個新臺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重保障、解民憂,強化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

  經濟減速使得百姓生活壓力增加,就業、上學、購房、看病等問題更加突出。面對經濟困難的局面,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老百姓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是我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始終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只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進一步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擴大消費。過去半年,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努力編織起一張可靠的社會保障網絡,成為政府保增長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國家強化保障、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了7285億元的民生支出,其中,安排就業資金增長66.7%,保障性安居工程增長171%;醫療衛生支出增長近四成;教育支出增長23.9%。

  半年來,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一個個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開始啟動,一座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和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得到改造,一項項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工作正在加快。低收入群體的待遇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

  困難,前所未有;保障與改善民生政策出臺的密度,同樣前所未有。

  強化社保體系始終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近幾個月來,國家出臺多項措施,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今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政策已兌現到企業退休人員;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將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今年還將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試點面達到10%的縣區。

  農民工為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我國工人隊伍中的一支主力軍。面對金融危機給農民工就業和生活上帶來的困難,國家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農民工培訓,吸收更多農民工就業;建立包括工傷、醫療、養老在內的比較完善的保障體系,養老保險及轉移接續制度正在制定。這些將大大改善廣大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加快完善保障體系,改善民生、擴大內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規劃,今后三年,各級財政將新增投入8500億元,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重點,著力推進五項改革。包括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等在內,減輕群眾基本用藥費用負擔,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到今年4月底,基本建成約6000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項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半年來,保障性住房建設明顯提速。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184億元,2009年增加到493億元,增長1.7倍。3年內,約750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240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困難將提前得到解決。

  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企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困難,國家千方百計保障和擴大就業,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就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和農民工工作發出通知,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杠桿,努力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和再就業。經過努力,當前就業形勢好于預期。今年前4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65萬,扭轉了去年第四季度持續下滑的態勢。

  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政府的一貫方針。今年,國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基礎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特別是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提高1200萬中小學教師待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正抓緊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完善。

  政府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安排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合計1230.8億元。其中90%已于今年一季度下撥完畢,力度之大為歷年之最……

  半年來,大量的民生投入、一系列民生政策正在變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到4月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實際分別增長11.2%和8.6%。

  一些海外媒體評價說,保增長和重保障、惠民生掛鉤,本質上是中國實施經濟轉型戰略的前奏。如若成功,中國必將迎來另一個充滿潛能的發展機遇期。

  “讓百姓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會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動力。這會是一種良性循環,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希望所在?!敝袊缈圃汗I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指出。

  當前,盡管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但這些成效還是初步的,基礎尚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蔓延,尚未見底,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和潛在風險還很多。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還十分嚴峻。前進道路還會有曲折,困難很多。我們要正確把握宏觀經濟的走勢,全面實施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堅定信心,滿懷希望,在挑戰中奮勇前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