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9-07-02 09:14 來源:中國電子報
編者語:美國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全球并且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在2月17日,奧巴馬已經簽署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約有1200億美元投向了科技領域用以支持高新產業的發展。
奧巴馬執政后,制定了一系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濟刺激措施。其中特別強調,科學、技術和創新是解決美國面臨諸多緊迫問題的關鍵,制定了全面的科技創新議程,實施科技新政。美國不僅通過科技發展刺激經濟,而且這一系列措施將推動新一輪科技浪潮的發展,對培育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起到重要作用。
奧巴馬的科技新政具有4個特點:
一是重拾科學對美國國家發展至關重要的理念,以保持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科技強國的地位。美國國內認為,近些年美國對物質科學和工程學的資金投入占GDP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使得美國在眾多核心科學領域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奧巴馬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說:“我們要把科學恢復到它應當的位置。”4月27日,奧巴馬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第146屆年會上說:“科學對我國繁榮、安全、健康、環境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性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科學讓位于意識形態的日子已經成為歷史。”
二是聯邦政府加大了科研和創新投入。2009年2月17日,奧巴馬簽署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約有1200億美元投向科技領域用以支持高新產業發展。奧巴馬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第146屆年會上宣布,將把美國GDP的3%投于研究和創新,成倍地增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能源部科學辦公室(DoEScience)等3家國家主要科研機構的經費。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政府科研投資將恢復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其間出臺了與蘇聯在向宇宙空間發射衛星和登月方面開展競爭的“阿波羅計劃”和“曼哈頓計劃”,而今年將超過美國在1964年創造的科研投資最高值。
三是鼓勵民間組織參與科技計劃,促進私營技術巨頭加大科研投資。奧巴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設立民用空間項目計劃,組建公私合營企業探索清潔煤技術的商業化模式,鼓勵私人投資進入寬帶服務領域等,意在推動民間參與科技開發和利用,以保持美國的創新活力和經濟增長。以英特爾、谷歌、微軟、思科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普遍增加研發投入。英特爾2月初宣布公司計劃在未來2年投入70億美元升級其美國工廠生產技術,實現32納米制造工藝。英特爾75%的芯片是在美國生產,這意味著公司約75%的研發費用及資本性支出都投到了美國,而公司超過75%的銷售收入是來自海外。英特爾在經濟衰退時投資70億美元用于技術改造的這一舉措將為其贏得巨大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奠定其在美國科技界的地位。
四是醞釀著一場以新能源為主導的跨產業技術革命,培育領導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國際金融危機使美國反思其過去30年“去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模式,經濟刺激計劃不僅針對當前金融危機,更將重點放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尋找未來的經濟增長點上,注重恢復和發展實體經濟。科技新政注重優先投資新能源開發,支持干細胞研究,關注航天領域。在1200億美元的科技刺激計劃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了468億美元,生物醫學領域的基礎性投入占了100億美元。新能源產業重點包括高效電池、電網改造、碳儲存和碳捕獲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利用等。奧巴馬認為:“領導世界創造新的清潔能源的國家,將是在21世紀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國家。”他想通過設計、制造和推廣新的切實可行的“綠色產品”來恢復美國的工業,以培育一個超過二三十萬億美元價值的新能源大產業作為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
奧巴馬科技新政的啟示
奧巴馬的科技新政給我們帶來了4個方面的啟示。
一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誰把握住了科技發展方向,誰就能夠引導下一輪經濟增長。我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中,強調了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在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方案、出臺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配套實施細則中,則應強調標本兼顧,既要立足當前,也要著眼長遠;用世界眼光觀察問題,既要進一步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也要進一步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發展新興產業是我國站在世界前列的一次機會。不論奧巴馬科技新政能否創建新能源產業科技發展領先優勢,奧巴馬科技新政可以和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克林頓的“信息高速公路”、小布什的“導彈防御計劃”相提并論,將引起21世紀新能源產業競爭浪潮。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產業變革。從18世紀后期以來的歷次經濟增長中,我國都是旁觀者、跟隨者。現在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和美國并駕齊驅的新機遇,必須從關乎國家產業安全和爭取主導未來國際產業分工的高度,來審視目前應對危機的策略和產業發展戰略,為我國在下一輪國際競爭中領先奠定基礎。
三是在科技創新基礎上,重視新能源等戰略性基礎性新興產業發展。對于新能源產業帶動的增長要以全球競爭的長遠眼光來看待,不要被眼前的一些枝節問題所困擾而停步不前。如對于太陽能電池生產過程給環境帶來污染的負面效應問題,就應依靠科學解決問題,不因噎廢食。目前來看,以技術革命推動的新興產業發展是未來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在全球經濟衰退形勢下,以新能源為中心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很可能逐步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生存形態。新能源產業發展不但利于促進經濟復蘇,同時也是確保占領新興產業制高點的關鍵所在,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綜合考慮國內外情況,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當重點給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值得強調的是,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和發展速度將遠超預期。
四是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科技投入以及稅收優惠。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些新能源政策,目前已經進入一個對能源產業結構調整帶來重要影響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該產業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和產業化障礙,應加大政府政策引導力度,成立專門的研發機構從事新能源產業發展共性的、基礎性的、戰略性的技術研究。單靠企業自身的研發遠遠不夠,需要國家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科技投入,使國家層面的戰略性研究和企業的技術開發結合起來,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強后盾。我國要把政府引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結合起來,把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財稅政策,推進新能源以及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加快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的市場,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