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短期投入與遠期收益的博弈
http://www.whhswh.com 2009-06-29 10:28 來源:東方早報
“你們的72家會員中只有8家加入了GridwiseAlliance(美國的智能電網產業聯盟),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整個電力行業對智能電網的概念和未來持謹慎樂觀態度?”記者開門見山地把問題拋給了愛迪生電氣協會(EdisonElectricInstitute)的商業信息組經理克里斯托弗·埃森布雷(ChristopherEisenbrey)。
愛迪生電氣協會是一個代表美國民營電力企業的行業協會。美國的電力企業一般分為民營企業,州、市及其他非聯邦所有的電力企業和合作社所有的電力企業(類似于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的一種公有電力企業)。由于美國75%的電力企業是民營的,愛迪生電氣協會會員的選擇很具有代表性。
美國“電網現代化”
“電力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不可能一個概念一出,大家就不加思索地一擁而上。其實大家已經意識到這個趨勢是勢不可擋的,我們剛剛就智能電網這個主題舉行了各個會員間CEO級別的會議,這是歷史上的首次。大家已經達成共識,智能電網是現在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不管傳統的電力企業有沒有意識到,或者是否想加入其中。”埃森布雷承認目前智能電網的弄潮兒大多為非傳統電力企業。
對于埃森布雷而言,智能電網并非什么新名詞,“這個概念存在已經有八九年了,最近突然變得很流行和目前美國所面臨的挑戰有關。美國需要借此刺激經濟,緩解氣候變暖,推動綠色、高效的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
埃森布雷認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2009年美國經濟復興和再投資法》中用于智能電網發展的45億美元財政撥款,廣義上可以理解為用于美國“電網現代化”的發展,而奧巴馬把智能電網的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是主要基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便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上網和推廣電力車的普及三大方面的考量。
發電傳輸方式不會改變
“有的政客在鼓吹智能電網時有概念性錯誤。他們認為智能電網就是專門為可再生能源接入而設計的。在我們看來,可再生能源發的電接入電網的方式和其他能源發的電的接入方式沒本質區別,還是要依靠輸電線路這一最傳統的路徑。當然智能電網起到了更好的控制和協調作用。但是如果要把能源在相隔很遠的兩地間傳輸,就必須要鋪設高壓輸電線。”埃森布雷指出了人們對智能電網在認識上的誤區。他表示智能電網對于美國電網基礎設施的改善是一個良好的契機,畢竟很多電網已年代久遠,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但是在選擇改善模式時,并不可能一味地追求概念的新鮮,而是要根據實際的需求。他透露,愛迪生電氣協會中的不少會員表示他們不會放棄鋪設電網這個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在預測國會“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的核心“碳排放限額和交易制度”對未來智能電網發展的推動作用時,埃森布雷同樣持保留態度:“碳排放限額對智能電網是利好消息,但是并不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我們有些會員認為核能是一種快速、經濟并綠色的替代方案。”
“對于我們的會員而言,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比如如何避免2003年美國東部大面積的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始終是最重要的。實時相量測量技術是目前解決方案,也是智能電網的一部分。
能源部長朱棣文個人也認為實時相量測量技術應該成為45億美元的重點投放的項目。”埃森布雷說智能電網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意味著很多機會、新的商業模式。
申報項目需交1000頁材料
埃森布雷透露他們會員中很多都申報了智能電網項目,希望能成為45億美元扶持智能電網發展方案的受益者之一,但是現實操作過程中,困難重重。
“他們被要求提交長達1000頁的申請材料,其中需要向能源部解釋申報的項目能夠創造哪些經濟效益、哪些環境效益。經濟刺激計劃的初衷就是要刺激經濟,直白點說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對我們這個行業而言這點是很難的。”埃森布雷的擔憂是很實際的問題。
誰來分擔短期成本?
GridwiseAlliance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在向公眾和決策者們解釋智能電網的多重好處時,人們往往最關心的是眼前利益。在美國當前的經濟前景下,能否迅速創造就業機會被認為是經濟刺激計劃的撥款是否用到實處的重要檢驗標準。于是在某種意義上,智能電網也就成了“第二眼美女”。為了彌補這一劣勢,GridwiseAlliance最新公布一個專門預測智能電網項目到底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的研究報告。具體數字不是重點,GridwiseAlliance想要強調的是,智能電網意味著整個產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術整體的提升,而新創造的就業工作不是臨時的,是留得住的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
另一個制約智能電網發展的因素同樣也體現了短期投入與遠期收益的搏弈。“智能電網是好東西,但是短期投入是很巨大的,誰來分擔短期內急速上升的成本呢?”埃森布雷說:“智能電表、雙向溝通技術、實時定價將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引導他們養成節能的生活習慣,長遠來看,他們的賬單金額一定會減少,但是短期內要他們接受電價的上升以及設備的投入非常難,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對這個模式一定很抵觸。同樣的,要說服各州的公共事業委員會批準提價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委員會里面的官員都是民選的,有對應的選區和選民,沒有人愿意冒政治風險,在自己的任期內批準提價,雖然他們知道智能電網長期效益巨大,但是他們更明白這些好處和效益要在他們卸任很久后才能體現出來。”定價模式、商業模型毫無疑問將對智能電網推廣和普及起決定性的作用。
“這些因素以及挑戰都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協會的有些成員已經加入智能電網項目,而另一些則還處于觀望態度。每個企業所在的產業鏈不同,自身條件也不同,智能電網對不同的人意味著不同的東西。”埃森布雷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智能電網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的會員目前很積極地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未來如何和非傳統電力企業競爭、合作將是大家思考很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