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9-04-10 15:25 來源:江蘇新聞網
江蘇新聞網軍事消息 綜合媒體報道, 日本內閣政府工作組4月3日表示,日本正尋求在2020年前發射月球漫步機器人,隨后開展宇航員聯合任務。日本太空戰略司令部稱,關于任務的進一步細節,如預算規模和新技術涉及范圍將在未來兩年內陸續確定。
日本太空開發戰略“當前一項重要目標”是利用一臺可以兩腿行走的機器人探測月球。 這項計劃設定,日本大致在2020年前實現這一目標,所需技術支持和資金預算數額等細節內容將在今后兩年內確定。
共同社報道,事務局在3月一次調查會上提交這項計劃草案。草案提議,日本2030年前實現送一名宇航員登月的目標。由于有人在調查會上建議“應把載人探月目標定得更為靈活”,事務局眼下淡化宇航員登月議題。事務局就宇航員登月說:“它的意義和目的將在一兩年間得到研究。研究重點是綜合運用一名宇航員與一臺機器人展開這種探測活動。”
工作組概括了日本未來太空戰略框架,該框架有望在5月最終確定。機器人和宇航員聯合探月任務也納入戰略框架范圍中。工作組還提議研究軍事衛星,包括一個探測彈道導彈發射的預警系統和探測分析太空中無線電波的系統。其它建議包括:利用太空研究促進與別國的外交關系,以及研發能夠預報、跟蹤自然災害的先進衛星等。
上個月,日本政府發表了一份報告,表示日本正計劃在2020年完成機器人登月,并在2030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這份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日本的航天技術水平在亞洲范圍內被其他國家越落越遠。去年,中國已經實現了宇航員太空行走,登陸月球指日可待。而印度也已經完成了無人駕駛火箭的探月任務。這都給日本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日本政府表示,這次機器人登月和宇航員登月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探測月球上是否有可以利用的資源,一支太空事業發展小組在周五的政府報告會上對日本進行登陸月球的可能性進行了討論。很多專家表示,日本必須有一個獨立自主的登月程序,否則在航天技術方面就會落后。
日本的太空計劃從上世紀90年代末一直都是一個爛攤子,本世紀初的火箭發射又以失敗而告終。但2007年日本成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并成功搭載了6名國際宇航員。
目前,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是僅有的3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日本在地區性太空競賽中已經處于了下風。同時朝鮮的核武器和遠程導彈攻擊也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去年,日本已經開始使用新的太空法,允許軍方使用太空資源。
日本太空策略監督機構一份報告顯示,日本政府正考慮在2020年前將一個機器人送上月球,在2030年前實現宇航員登月,以在太空開發上追趕上其他國家。
日本內閣府下屬“太空策略戰略總部”3月6日召開會議,討論日本太空開發項目。路透社援引從這一機構獲得的一份報告說,日本推動大規模太空項目,必然要求實現機器人和宇航月登月。 這份報告說,機器人和宇航員登月后將對月球展開調查,以研究月球上哪些資源可以利用。
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與會專家還就日本最終啟動獨立載人航天項目的可能性展開討論。 “一些專家擔心,日本可能在太空開發上落后于其他國家,除非啟動獨立自主的項目,”這名官員說。“如果大規模太空開發項目——如探月工程或太空太陽能動力系統——得以實施,不僅需要機器人,也需要宇航員登月,”他說,“載人航天項目無疑將為這些大項目提供技術基礎。”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宇宙航天研究開發機構正在制訂該國太空開發的遠景規劃,其中包括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 根據宇宙航天研究開發機構制訂的登月計劃時間表,日本將在5年內研制出能夠在月球進行探險的機器人;在10年之內開發出能夠使人類在月球長期停留的一整套技術;在20年內開始在月球上建造進行科學研究的基地。日本還將開發太陽能發電衛星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為了實現這個登月計劃,日本航天部門計劃在2025年之前開發出類似美國航天飛機、能夠反復使用的太空飛行工具。
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航天研究開發機構官員說,日本宇宙航天研究開發機構的確將建立月球研究基地列入了太空長期發展計劃。他同時指出,建立衛星災難警告系統的預計時間是在2015年之前,“我們還在修改長期發展計劃,我們希望這個計劃能包括更多的東西”。
日本太空開發項目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因多次火箭發射失敗頻受挫折。載人航天方面,日本迄今共將6名日本宇航員送入太空,但全部通過與外國合作實現。不過,日本去年9月成功發射首顆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 日本太空項目多年來一直由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負責。
“太空策略戰略總部”設立于去年,負責監督綜合性太空戰略。這一機構定于今年5月公布日本首個綜合性太空戰略計劃。
2008年10月1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推出了最新登月衛星。這架登月衛星被命名為“SELENE”。這架登月衛星已經基本安裝完了各種裝置。目前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筑波宇宙中心,13日向媒體亮相之后就要被送到種子島宇宙中心,并預計在來年夏季搭載在H2A火箭上發射到月球。
日本首次完成的這架探月衛星長寬各為2.1米,高達4.8米,此外還含有兩個子衛星,重大約3噸,開發費用高達320億日元。來年夏季被發射到月球表面后,將對月球表面進行元素,礦物的分布以及地形,表層構造,重力的分布磁場等進行詳細的調查。主要目的在于調查月亮的形成和進化過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徐教授說,如果“SELENE”衛星的觀測成功的話,那么很可能就可以揭開至今不祥的月亮成因之謎。
日本的登月計劃最早始于1999年。當時受到美國阿波羅登月的刺激,還有宇宙發展的需要。日本國際宇宙綜合當時最新的開發技術,試圖開發出超越阿波羅的新型探月衛星。這個衛星就是日前才公開的“月周回衛星“SELENE”。” “SELENE”的基本設計就花費了兩年。2001年開始進入詳設計階段。從2003年開始經過5年多的維持設計和制造,才終于接近尾聲,并可以運到種子島宇宙中心的發射基地,進行最后的發射調試階段。
“SELENE”共有一個主衛星和兩個子衛星。主衛星和子衛星先同時被發射到太空。進入太空后,圍繞地球旋轉倆周半之后,在接近月亮的時候減速,然后在離月亮大約2400千米的橢圓軌道上釋放出子衛星。此后,主衛星將在離月亮表面大約100米的軌道上運行。“SELENE”將圍繞月亮運行1年,對月亮進行全面的探查。
[page_break]
為了使取得的數據精密而完全,“SELENE”搭載了15種類的精密儀器。例如,探測月球表面元素的熒光X射線分光計,伽馬射線分光計;探測礦物分布的Multi-band,yimager,Spectrometer。還有測量月亮地形,表層構造的激光儀;高精密影像系統等。這些儀器取得的數據將有助于揭開月亮的地下構造之謎。此外,主衛星將把計算出的月球重力信號直接傳給地面。這在世界還是首次可以做到,也是日本登月計劃中最感到驕傲的一點。
登月衛星“SELENE”的設計成功不過是邁出了日本登月計劃的第一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已經推出了宇宙開發2025年計劃,規定了各種宇宙開的長期藍圖。其中登月計劃也是這一長期藍圖計劃的一個主要項目。計劃中的一項就是以月球的探查和利用為目的進行各種積極的開發和探索。從2005年到2015年之間,主要完成月亮的探查和技術開發并投入實際運行,從20015年到2025年之間完成月亮資源利用技術的技術積累。2025年將著手建立以月亮表面為據點的月亮空間活動站。對此,黑川先生還說,最終在月亮表面上建立空間活動站,并達到能夠很好地開發并利用月亮上的資源才是日本開發月亮計劃的最終目標。這也是日本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日本試圖在廣泛吸收其他國家技術的基礎上,試圖在登月方面突出自身的特色,盡可能走在世界前面。采訪有關機構,感覺最深的也是這一點。日本有關技術人員對自己的登月計劃充滿自信。他們既不為美國的先進而自卑,也不為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后起直追而焦慮。但是,民眾對登月計劃反映平淡,因為這要花費很多稅金。為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正在抓緊宣傳登月計劃,并試圖得到民眾的廣泛理解。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屬于日本文部省所轄的財團法人。該機構龐大,在日本各地擁有多出研究基地。20世紀屬于日本宇宙航空事業的黎明期,日本為此設立了三個研究機構。一個是以研究宇宙和行星的“宇宙科學研究所”,另一個是以新時代航空宇宙技術研究為主的“”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另一個就是開發和研制大型火箭,人工衛星,與國際宇宙空間戰的“宇宙開發事業團”。可是到了21世紀,宇宙開發由夢想變成了現實,而且從日本的經濟發展、安全保障的觀點來看,宇宙開發也變得非常重要。為此,2003年10月1日,日本將上述三個研究機構體統合,于是就有了現在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目前,該機構大約有研究等職員,3千多人、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為400人。除了日本國內大約18個分支機構外,還在美國華盛頓,肯尼迪宇宙中,休斯敦,曼谷設有駐在員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