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中國航空工業將打造世界級“巨無霸”軍工企業

http://www.whhswh.com 2009-03-12 15:11 來源:中國機械資訊網

   航空工業作為工業之花,是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國家技術、經濟、國防實力和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新中國航空工業自1951年創建以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目前已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航空工業基礎體系,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啟迪美好未來,輝煌孕育新的希望。2008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完成整合重組。這標志肩負著光榮使命的中國航空工業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又邁上新的偉大征程。

  完成資源整合

  站上發展新起點

  今年年初,剛剛重組成立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傳來喜訊:在經歷多重考驗的2008年,集團公司去年實現總收入1660億元,同比增長12.31%。實現利潤和收益72億元,同比增長11.58%,按銷售規模已進入世界500強行列。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發展史。1993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成立,實現政企分開,開始邁上市場化發展的道路。1999年,為了建立市場化競爭機制,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近幾年來,世界航空工業出現了新的趨勢——系列的并購、聚集與整合。2008年11月,為了增強競爭力、參與全球競爭,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再度合并,成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兩個集團重組整合,集成了國內航空工業優勢資源,有利于參與世界航空業的合作與競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已站在新的起點上。中航工業下轄近200家子公司、21家上市公司,擁有總資產3000多億元,員工近40萬人。

  新起點需要確立新目標,塑造發展新動力。“和平時期,體現大國地位的‘巨無霸’企業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林左鳴說。為了加快打造成這樣的“巨無霸”企業,中航工業制定了“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戰略,即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努力實現集團核心競爭力從資本、管理、技術的老三位一體,向品牌價值、商業模式、集成網絡新三位一體的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國際化開拓、產業化發展,力爭經濟規模每年增長22%,到2017年挑戰1萬億元的奮斗目標。

  堅持國際化開拓

  謀求更好更快發展

  堅持國際化開拓,以開放的姿態積極融入世界,謀求更好更快的發展,這是中航工業上下的一個基本共識。

  近年來,我國航空工業積極推進國際化開拓,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廣泛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全面融入世界航空工業,對外貿易大幅度躍升,先后向十多個國家出口上千架飛機和發動機。目前,從梟龍、K8、ARJ21、L15到ERJ145,從EC120、S—92到6噸級直升機項目,我國在飛機、直升機制造領域國際合作走向多樣化,國際合作的層次又上一個新的臺階。

  國際市場開拓方面,新舟60、運12飛機以其優良的性能贏得用戶,實現批量出口。K8教練機一次出口埃及80架并出口飛機生產線,首次實現了從單純的出口航空產品轉為出口航空技術的轉變;“梟龍”戰機研制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國外資金開展國際合作,使得軍工高技術出口成為我國外貿經濟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巴西合資生產ERJ145噴氣支線飛機項目采取商業化運作模式,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市場,走出了見效快、風險低的國際合作之路;與法國、新加坡聯合研制EC120直升機項目成功開展,標志著我國走上了國際先進直升機研制的大舞臺。同時,與國外知名航空企業建立了轉包生產、加工貿易等合作關系,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在最近六年內翻了兩番。

  目前,中國生產的飛機、發動機零部件,已成功裝配世界主要客貨機型,中國正在逐步形成成飛飛機艙門、西飛機翼、一航沈飛尾段、哈飛復合材料、西航發動機部件等具有優勢的加工基地。實踐證明,開放促進經濟發展,合作推動技術進步,國際化開拓對于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快速提升管理、設計、生產加工技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增強中國航空工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在國際舞臺上占有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席之地,離不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2月26日,作為國有特大的軍工企業,中航工業第一次面向全球招聘高級管理人員,用廣闊的胸懷吸納全球經營管理精英。與此同時,中航工業派到英國克萊菲爾德大學的首批留學生也學成歸國,第二批派出的留學生也整裝待發,為中航工業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貯備人才。

  據介紹,在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方面,中航工業將積極參與全球合作,使中國航空工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知名度,與我國的大國地位相適應。積極開拓國際民機轉包市場,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合作層次,努力實現由單純的供應商向風險合作伙伴的躍升;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步伐,針對國際市場需求開發后續產品,不斷實現商業成功。

  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

  實現央企與地方合作共贏

  3月2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與北京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共同出資21億元,聯合打造中國航空工業北京科技產業基地。中航工業將依托北京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產業關聯度大、集成度高、帶動性強、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系列重大項目。

  這是中航工業實施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圈的又一重要實踐。就在不久前,中航工業已分別與天津、珠海、上海簽訂戰略協議,分別把直升機總部、通用飛機總部、商用航空發動機總部落戶三地,由此中航工業也得到了天津市、廣東省、上海市政府共100多億元的資金。中航工業還與陜西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陜西省也將對新成立的中航飛機公司投資10億元。

  “獲得資金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入地方投資者,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使得股權多元化,有利于推動我們達到轉換機制的戰略目的。”林左鳴說。

  航空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本身就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離不開區域經濟的大環境。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貢獻區域經濟,發展航空產業,是中航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針。

  林左鳴介紹,中航工業積極響應國家關于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戰略部署,與很多地區就區域經濟與航空工業的互動發展進行了深入合作。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圈,都有航空產業發展的新構想和新布局。今后,航空工業融入區域經濟的力度將不斷加大,互動共贏的合作格局將日益顯現。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