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帶動效能深廣 工業仍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動機

http://www.whhswh.com 2009-02-11 11: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油的大規模開采和利用,迅速推動了汽車、航空等大規模工業制造業的發展,也成就了一個公眾消費得起工業產品的時代。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信息產業泡沫的出現,人們再度陷入了經濟發展的信心危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金融資產流向了受政府大力支持的房地產行業,而金融資產本身也在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支持下,以之前難以想像的放大比例吹出了整個美國金融行業虛假繁榮的泡沫。

  一度被忽視傳統工業

  從工業化發展長周期來看,整個世界在上世紀上半葉開始進入石油和汽車時代,經濟實體層面基于石油、汽車、航空等工業。這樣的經濟狀況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后期的石油危機,之后緊接著發生了經濟蕭條。

  那個時候全世界都在追問,下一輪人類還有沒有希望?當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找了一批專家、科學家、企業家、經濟學家進行研究。結論是世界經濟下一輪將進入以通信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為中心的新經濟時代。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進入產業發展的新時代,即所謂的“新經濟時代”。很多人認為,進入新經濟時代以后,全世界的經濟增長不再依賴于資源,不會發生周期性經濟危機了。因為不受資源的約束,靠人的腦力和創造、靠高技術就可以實現發展。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增長態勢良好。但是,好景不長,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崩盤,預示著高技術產業雖然是一個好東西,但是投資人卻沒有信心。因為,高技術產業的盈利模式沒有解決。有研究說,納斯達克指數會崩盤是因為投資人看不到一個好產業的發展,像巴菲特等頂級投資人就不投資這些行業。他和比爾蓋茨是好朋友,但他也不買微軟的股票,理由就是這是一個好東西。

  這些行業怎樣持續獲得利潤呢?首先要清楚這些產業要靠三個支持:一是壟斷;二是許可制度,你可以做,別人不可以做;三是專利制度。總而言之,這些行業靠壟斷才能持續獲得利潤,如果沒有壟斷,就不能獲得持續的盈利。由于這些行業具有資源耗費低的特點,所以其價格確定機制不同于傳統產業。

  從經濟學方面來看,如果是形成競爭的話,高技術產業產品的邊際成本是零或者是趨于零,所以其價格將趨向于無限小。如果是這樣,那盈利從哪里來呢?沒有盈利,投資人如何受益?所以,投資人不愿意長期投資這樣的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往哪里發展呢?在金融行業有這么大的金融資產,又往哪兒去投資與發展呢?其實,美國政府也想做好事,要給老百姓解決住房問題,于是就引導大量金融資產進入最傳統的行業———房地產業。

  可以看到,在次貸危機中最傳統的產業一旦出了問題,整個經濟都要動搖。不是說世界已經進入高技術產業的“新經濟時代”了嗎?為什么高技術產業沒有成為中流砥柱?美國人為什么沒有信心?到底要發展什么樣的產業?為什么汽車行業是上一輪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夕陽產業的三大汽車公司出現危機時,為什么人們又那么緊張?所以,人們要問:美國現在究竟在哪里?美國要恢復信心,就告訴投資人什么產業是好產業,不僅是有前途的而且也是能賺錢的。

  工業發展能解決什么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真正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就是工業。但是,一些人不知道感恩,在享受工業發展利益的同時又不斷指責工業發展。好像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都是發展工業導致的,資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打工仔苦難的生活似乎都是因為發展了工業。

  但是,中國所有的問題離開了工業能解決嗎?如吃飯問題,中國有13億人口要吃飯,沒有重化工業、化肥、水利等方面的發展能養得起13億中國人嗎?可以說,中國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都要依賴于工業來解決。有人說工業不重要了,下一輪不用發展工業了,那地方政府、企業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以資源問題為例,地球上的物質是資源還是廢物,取決于工業技術的能力。世界上任何物質都是資源,沒有發達的工業,再好物質也成不了資源。所以,中國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的解決,不是靠不發展來解決,而是必須靠工業技術的發展。

  再如土地問題,有人說北京沒有地了,但全世界哪個城市有北京那么多的占地大院?中國是個農民的國家,農民最大的愿望就是當地主,進了城要當業主,業主也是地主。再看看一些地方,建企業主要就是為了圈地。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主要不是想搞工業,而是為了圈地。因此,本質上中國不是沒有地沒有資源了,不是再發展工業就沒有前途了。

  美國的次貸危機表明,美國目前還沒有走過傳統工業時代和石油時代(至少還有20年),也沒有走過汽車時代。目前,美國高技術產業比我國發達得多,但他們也不敢忽視最傳統的產業。從現實來看,其實全中國各個地區老百姓都知道,中國前途就是繼續工業化,沒有別的路可走。當然,工業化不只是發展工業,因為工業化的發展會帶動經濟結構的變化,會導致社會發展、政治進步。

  中國工業化將再上臺階

  目前,金融危機已經造成很多不利影響,但也有很多有利的因素,抓住機會也許會使中國工業化再上一個臺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長期以來確實是處于資源短缺的時期,資源一定是短缺的,但是在金融危機的時期內,資源短缺暫時有所緩解,對產業發展來講就是一個機會。

  第二,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宏觀經濟政策趨松,這就使得過去不能做、沒有條件做的事,在經濟過熱的時候做不成的事,也許現在有一個比較短暫的機會能去做。

  第三,國際資產的價格會大幅度下降,這時候至少給企業,特別是好的企業以戰略選擇的空間和機會。

  第四,在金融危機中,很多產業可能會經歷“精洗”。在危機中,確確實實有些當時盲目發展,盲目擴大規模的企業會受到滅頂之災。但好的企業不會有問題,哪怕最傳統的紡織業的好企業也應該沒有什么問題。所以,經過這一輪金融危機,工業行業經過一輪“精洗”之后,一些企業群體的競爭力就會提高。

  第五,在這次危機中,中國的國際地位會顯著提升。在國際規則的談判上,中國的籌碼會增加,很多事情的國際壓力可能會減弱。

  第六,金融危機會增強發展、改革的意志。目前,中國還沒有走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工業化必經的階段。改革開放30年來的基本經驗表明,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這個原則是正確的。世界上很多人做的一些錯事,往往都是在美麗善意和神話忽悠中鑄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夠坐在辦公室里、用樓房里城市人的想法和美意,想像13億人的愿望。

  有人講了這樣一件事:大家都在說打工的人怎么樣辛苦,但是到農村問農民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政策是什么,他們說:“就是讓我們能夠到城里打工”。因為,“我打了工才可以賺到錢,回家才可以蓋房子,才可以娶媳婦”。

  打工確實辛苦,但這是工業化的過程,所以享受著工業化、城市化成果的城里人就不該說現在不能發展工業。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享受到工業文明的成果,如果說工業化應該停止了,那人們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信心從哪兒來?盡管在危機中間一定有困難,但企業完全能夠找到擺脫困境的辦法,也一定能提高競爭能力。只是在方向上、政策上要告訴大家,現在還要一心一意求發展,把工業化下一段的路走過去,中國一定會走過一個更加輝煌發展的新階段。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