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12-04 14:50 來源:中國證券報-新華網
11月28日,我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新支線飛機ARJ21-700首飛成功。圖為ARJ21-700新支線飛機騰空而起
我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新支線飛機首飛成功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政策對支線航空扶植和投資力度的加大(4萬億投資中的2500億主要用于中小機場建設),未來我國支線航空市場的前景較為廣闊;支線飛機項目將對機體結構件轉包制造、航空鍛件、機載設備、光電器件等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起到明顯的提振作用。在ARJ21首飛和成功運作的帶動下,我國航空工業將走進“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嶄新時代。
ARJ21訂單價值達58億美元
業內人士透露,ARJ21屬于大型支線客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但其自重較大,燃油效率指標相對落后。目前,ARJ21公布的價格約為每架2800萬美元,而一架同座級龐巴迪的定價超過3000萬美元。
東方證券研究員陳剛表示,首飛成功后,ARJ21將進行大約18個月的試飛和測試,預計2010年下半年投入商業運營和批量生產。目前ARJ21的訂單數量已經達到208架(其中確認訂單90架,意向訂單118架)。
目前來看,從中受益最直接的應該是ARJ21的整機制造商——中國商飛。按照每架飛機售價2800萬美元計算,現有ARJ21訂單的總價值已經達到58億美元。陳剛預計,按照20%的毛利率水平,ARJ21現有訂單給中國商飛帶來的主營業務利潤將超過10億美元。事實上,在大飛機產生經濟效益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ARJ21也將是中國商飛唯一的利潤來源。
在ARJ21項目中,中國商飛負責飛機的研發、總裝、銷售和售后服務,而新中航旗下的運輸機和轉包制造子公司負責ARJ21的機身制造。
對目前國內A股上市公司來說,中航集團旗下的多家企業是ARJ21項目的最大受益方,包括西飛國際(主要是機體結構件轉包制造),力源液壓(航空液壓件和航空鍛造件)、ST昌河(航空照明和機載設備)、中航光電(光電連接器)、航空動力(發動機)。雖然從首飛到量產預計還需要2年時間,近期對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有限,但ARJ21首飛和其成功運作畢竟給中國航空工業帶來了深遠影響。
機場建設拉動支線航空市場
在國務院近期出臺的保增長十大措施中,特別提出要加強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安排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按照國家民航局的規劃,到2020年布局規劃民用機場總數達244個,其中新增機場97個。民航局目前已會同財政部制定了中小機場補貼、支線航空補貼、基建貸款貼息和地方機場建設項目投資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四項政策。
據民航局財務司司長周來振介紹,目前民航在建項目投資規模為1000億元,2009年計劃新開工延安、呂梁、淮安等40多個支線機場工程,投資規模為2000億元。2010年,計劃新開工稻城亞丁等20多個支線機場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
在加強支線機場建設同時,我國還將鼓勵支線航空公司與地方政府和機場當局共同開發支線市場,提高國內航線航班的通達性,擴大航空運輸服務范圍。這些政策都將大大促進支線航空市場的發展。
中國商飛市場營銷部部長陳進告訴記者,國內航空市場長期以來存在這樣一對矛盾:一方面,多數航線以中短程支線航線、日單向客流量低于200人居多;另一方面,運營這些航線的機型卻大部分是140座級以上的波音737、757、空客320等大型客機。這在大量點對點支線航線上造成了運力浪費,也成為航空公司成本偏高的一個原因。
陳進認為,正是上述這些現實“矛盾”和“不適”,深藏著ARJ21的市場潛力。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預測,未來20年,全球航空公司對支線飛機的需求量將達到約6600架,其中70%為噴氣型支線飛機。
事實上,為了推動ARJ21等國產支線客機的銷售,就在今年3月,新中航集團還出資6億元與東航組建了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為基地的幸福航空,并計劃在未來8年內建立100架渦槳、渦扇飛機的機隊規模,以低成本運作模式開展支線航空運營,成為國內最大的支線航空公司。幸福航空在成立時便與新中航旗下的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簽訂了10架ARJ21-700型飛機的購機意向。中航希望,通過幸福航空公司的先試先行,推動ARJ21更快地被市場接受。
為大飛機運作提供商業模式
經過今年以來的多次重組,目前的中國航空工業擁有兩大經營主體:一是中國商飛,它將負責民用中大型飛機的設計、總裝、銷售和售后服務;二是一二航整合后的新中航,它將作為軍用飛機、直升機和航空發動機等眾多航空業務的研制主體,并承接中國商飛的民機轉包制造業務。
業內人士認為,ARJ21為大飛機項目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商業模式。從市場調研開始,ARJ21在制造、營銷上全部按國際航空商業模式運作,采取了國際主流的“主制造商 供應商”模式,項目進行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發動機、航電、電源等系統全部通過競標在全球范圍內采購,而與這些國際系統提供商的合作未來在大飛機項目中將不可避免。
除了民用市場,航空工業的軍品訂單也值得期待。業內人士稱,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軍費開支還將保持較快增長。從近期情況看,國際強國在宏觀經濟吃緊的情況下并沒有放慢擴充軍事實力的步伐,正相反,美國、俄羅斯、法國在幾乎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先后宣布提高未來一個財政年度內的軍費開支,提高幅度分別為15%、20%和12%。而如沙特、印度、委內瑞拉這樣的地區性大國也紛紛拋出金額龐大的國際軍購大單。由此可見,雖然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各國依然將軍力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