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機電產品進出口政策取向

http://www.whhswh.com 2008-11-10 11:48 來源:電氣時代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比1978年增加了57倍,經濟總量上升到全球第四位,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按中國海關統計,2007年我國外貿總額為2173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出口排名第二,進出口在全球比重占到8%,我國只用了16年。在外貿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外貿結構迅速優化,對國民經濟貢獻度也顯著提升。機電產品比重從不到5%,提高到57.6%,高新技術產品從不到1%,提高到28.6%,目前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到20%,并與消費、投資一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同時,我國對世界貿易的貢獻度不斷提升,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從不到1%擴大到11%,并成為美國的第三,歐盟和日本的第二,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在利用外資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連續16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持續吸收外商投資超過7700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有480多家在華投資,設立地區總部近40多家,吸收外資質量不斷提高,外商投資重點從紡織、輕工勞動密集企業發展到電子通訊業、汽車等密集型產業。對外投資方面,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對外投資方式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2002年到2007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從27億美元增加到187億美元,五年間增長了5.9倍。

    截至2007年底,我國累計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973億美元,有利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推動一批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機電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從振興機電工業,推動外貿發展的高度,確定機電產品的戰略地位,從體制改革,建立出口生產體系,推進市場開拓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持續推動機電產品出口,形成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新局面。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經過共同努力,中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

    總額不斷擴大,2007年,我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分別突破萬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大關,機電產品出口由1978年6.59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7011.7億美元,增長了1063倍。機電產品進口也由1980年56.5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4990億美元,增長了87倍。外貿進口比重,從1980年28.2%提高到52.2%,目前我國機電產品進口和出口均居世界第二位。

    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出口商品結構向資本、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轉換進程加快,出口加工深度、附加值、技術含量進一步提升。目前機電設備在機電產品出口總額比重超過93%,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勢頭良好,份額增加。

    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前十大類產品分別為,計算機、通訊設備、家電及消費類電子、電子元器件、汽車及零部件、船舶等,這十大類產品合計占出口總額87.8%。其中電工器材出口額達到482億美元,電氣工業已經成為重要的出口行業。這里也有我們在座一百強和行業五百強企業的貢獻。
    目前,我國制造業有172種產品居世界第一,其中有50多種機電產品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包括電視機、DVD、移動電話、顯示器、程控交換機、空調機等。

    出口市場多元化取得明顯進展,在鞏固發展傳統市場的同時,向非洲、拉美、中東等市場步伐加快。

    出口企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生產企業已經成為出口的主力軍,外資企業是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力量。占進出口總額份額達到7成。民營企業近十年來快速發展,在機電產品進出口地位不斷上升,占比已經超過國有企業,達到17%,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動力、發展后勁。

    據統計,1985年全國出口額達到500萬美元的企業不足十家,去年從事機電產品出口的企業超過10萬家,其中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有849家,100億美元以上有3家。

    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有力的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推動一批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如我國的發電裝備行業,跟我們電氣行業非常相關的,我國的30萬千瓦、60萬千瓦大型燃煤制造基礎技術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我們的通訊衛星,2007年首次為尼日利亞制造并發射服務,涵蓋整個非洲大陸。2007年,我國船舶新接首次定單和造船完工量分別與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位,占到世界市場份額分別為42%、33%、23%,其中有5家造船企業進入世界前20強。還有我們電器設備也是跟我們電工行業有關的,已經為全球一百多個國家500多家電氣運營商提供設備和服務,并已經進入發達國家電氣市場。

    在電氣行業也涌現出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今天論壇要發布的電氣工業一百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ABB、西門子、施耐德就是這樣的跨國企業,也有迅速崛起的國有和民營企業,我看到內資企業在一百強里面已經達到61家,他們在創新和品牌及國內外市場都取得良好的業績。在我們回顧成績的同時,也清醒的看到目前機電產品進出口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1、制造能力大,研發能力不強。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在高端芯片、精密數控機床等關鍵領域缺乏核心技術。因此,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獲利不多。2、出口持續高速增長,但質量效益不高,數量擴張性的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出口產品結構同質化問題突出,規模的擴張并沒有帶來利潤的同步增長。3、出口主體不斷增多,但自主品牌占比偏低。在目前機電產品出口總額中具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占比不到8%,高新技術產品的比例則更低。4、市場覆蓋面廣,營銷網絡滯后。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產品的信譽。5、進口規模大,但消化吸收能力薄弱。技術引進對產業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目前國內60%以上零部件需要進口。

    進出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多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機電產品出口,1999年以來,按照入世的需要,對有關貿易的法規、規章和文件進行了清理,形成了與國際慣例和WTO多邊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體現統一、規范、公平和優先原則,力求在資金、信貸、保險、技術改造、研究開發,以及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在進口管理方面,適應全球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步伐加快的進程,在大幅度降低關稅的同時,削減非關稅措施。2004年取消了機電產品、特定產品的管理,2005年取消了對機電產品的配額管理。目前,機電產品的進口已經轉向一處為主,采取減少行政審批,簡化手續,貿易便利化以及相關措施,積極鼓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元器件、零部件以及原材料進口,努力緩解貿易順差不利的矛盾。

    長期依賴低成本優勢正在被逐步弱化,不足以支撐未來持續穩定的發展,隨著全球資源、能源的緊缺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在低成本、高消耗基礎上的數量型、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正面臨嚴重的制約,特別是今年以來,全球通脹加劇,傳導加快,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目前美國的次貸危機已演化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沖擊波還在擴散,各種不確定因素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加深,世界經濟下行已成定局。在我們機電行業也出現了出口增幅回落,市場需求減少,定單下降,庫存增加,效益下滑,部分行業還出現了減薪裁員的情況。

    有效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取決于企業的艱苦努力,有效應對金融危機,更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及時對宏觀調控的任務進行了調整,近期,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沖擊不斷顯現的情況,果斷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

    在外貿領域,為應對經濟形勢對進出口影響,上調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等出口退稅率,同時國家還進一步改善國際貿易環境,通過進出口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同時積極擴大內需。此外加強對出口企業和產品的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的出口的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加強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等。

    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加深,對全球實體經濟的沖擊和造成的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深刻認識保持中國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和堅決性。繼續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們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同時增加服務意識,引導和支持企業穩定進出口和加快結構調整,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企業也要加快結構調整和創新步伐,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強化內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在盡量維持傳統市場份額基礎上,積極開拓國際潛在市場,努力化解和應對外部的沖擊。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保持我們產業和外貿穩定發展,為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