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11-07 14:54 來源:中國工業報
11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2008年三季度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就工業、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作出通報。
據了解,盡管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了多方面嚴峻考驗,但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工業、通信業運行態勢總體良好。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黎明、消費品工業司司長張莉、產業政策司副司長侯世國、通信發展司副司長祝軍出席會議,介紹了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劉利華主持。
工業運行平穩 企業效益增長較快
據了解,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生產、企業效益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3.1%和16%。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685億元,同比增長19.4%。
朱宏任指出,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經濟運行主要呈現出以下六方面特點:
一是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工作穩步推進。當前,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大規模集成電路、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機、片式元件等高端產品生產增長30%以上;鋼材產品結構向板材方向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繼續提高;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已達到全年目標的70%以上。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耗增幅,低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幅近八個百分點,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進一步下降。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大型飛機、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與成套工藝、高端數控機床等國家重大專項進入實施階段。ARJ21新支線飛機和新舟600飛機首飛成功,神舟7號載人飛船完成宇航員太空出艙活動,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研制成功。
三是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步伐加快。前三季度,工業重點行業二維、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率接近70%,集散控制系統、可編程序控制器等技術在鋼鐵、石化等行業得到更廣泛應用。
四是信息化推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電子政務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全國99.6%行政村和91.7%自然村已開通電話線路,除西藏、甘肅、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已實現“鄉鄉能上網”。
五是通信業運行態勢良好。前三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增長23.2%,利潤增長10.3%,電信綜合價格水平同比下降12.1%。
六是地震災區生產基本恢復。災區工業企業重建恢復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進。截至9月末,四川、陜西、甘肅規模以上受災工礦企業復產率為93.5%,三省9月份工業增加值均超過震前水平。公共通信能力基本恢復。
下行壓力加大 中小企業生產困難
在新聞發布會上,朱宏任還介紹了近幾個月工業、通信業在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變化。
朱宏任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動蕩局勢嚴重沖擊著全球經濟,世界經濟增長正在逐步放緩,而與此同時,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正進一步顯現,其中,對工業領域的影響尤為突出。
分析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工業增速下行壓力正逐步加大。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從6月份的16%回落到11.4%,為2002年4月份以來最低。發電量、原油加工量僅增長3.4%和3.7%,粗鋼產量下降9.1%。前三季度,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增長15.7%,同比回落6.1個百分點,9月份僅增長12.6%。
朱宏任指出,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還表現為能源、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他指出,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煤炭、鋼鐵等價格高起高落,國內能源和多數原材料產品價格上半年大幅上漲后,進入下半年出現不同幅度回落,10月末主要鋼材品種價格比7月中旬回落2000元/噸左右,有色金屬、化工及能源類產品價格均有較大幅度下跌,部分企業難以適應市場劇烈波動。
此外,部分行業、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境,也是運行中出現的重要變化。據了解,今年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8.3%,同比擴大2個百分點,電力、紡織、有色行業虧損情況嚴重。珠三角、長三角及西部地區部分中小企業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的狀況。
朱宏任還指出,當前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問題也十分嚴重。據介紹,三鹿牌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國務院及時部署、嚴肅處置,加強檢測監管,全面展開了乳制品行業整頓規范,目前企業生產正逐步恢復,停產面縮至20%左右。在安全生產方面,8月下旬以來連續發生了多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基礎工作薄弱、監管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仍然突出。
堅持擴大內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針對當前復雜形勢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朱宏任指出,工信部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要求,扎實做好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page_break]
一是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最有效手段。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防止經濟過快下滑、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對新型工業化發展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資力度,加快推進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盡快啟動工業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在保持合理投資規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強技術改造,支持自主創新,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品優化升級、節能減排降耗、清潔安全生產。
二是認真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農業機械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積極做好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組織,保障農資供應;加強對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消費品工業發展的指導協調;支持農村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的改革發展;繼續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繼續研究制定解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支持技術創新,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加強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鼓勵符合產業政策、有實力條件的東部地區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繼續抓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以及公共服務平臺、信用制度建設,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四是加強指導,積極推動工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國務院總體部署要求,結合近期出臺的一系列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措施以及當前工業運行的實際情況,抓緊研究制定內容具體、操作性強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引導推動工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嚴格管理、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和建立誠信體系、履行社會責任等工作。
五是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繼續推動TD發展。
六是加強工業、通信業運行監測分析,及時協調解決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