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回眸:中國進入“后奧運經濟”時代
http://www.whhswh.com 2008-09-27 09:00 來源:工人日報
“變革中的中國,前途光明,潛力巨大。北京奧運會將成為中國發展變革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剛剛過去的北京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這樣表示。
那么,北京奧運會后中國經濟將會怎樣?奧運直接助推中國經濟
“兩個奧運的舉辦,恰似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人禮’。”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執行會長陳劍稱。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增添了奧運因素后,極大提升了市場人氣,推動了奧運籌辦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進而對其它區域和相關行業的投資產生關聯影響,因而引發了新一輪投資熱潮。
2007年是與奧運會有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投資的最后一年。在這一年,中國經濟增長達到了11.9%,達到了這一輪經濟增長的峰值。
有關專家特別指出:實際上,與奧運會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和場館建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直接推動作用是有限的。而北京舉辦奧運會,提升了中國居民的心理預期,提升了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這種心理預期就是奧運會會極大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讓世界感受到中國魅力
中國成功舉辦兩個奧運,讓世界零距離感受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魅力。
前不久,北京數字一百公司發布了《世界眼中的中國》大型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奧運會不僅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更對中國今后的發展充滿了期望。
調查表明,中國經濟的發展令外國人刮目相看。來到中國以后,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做出的高度評價是外國人一致認同的,尤其是經濟發展的速度,令他們嘆為觀止。
大部分外國人不僅對中國經濟現階段的評價較高,同時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預期方面,也非常看好中國。
外國人對中國的企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聯想、中國移動在他們當中有較高的知名度。而李寧作為營銷表現最為突出的品牌,在奧運期間印象深刻的品牌中位于前列。
9月19日,《福布斯》公布了本年度營業額10億美元以下的200家最佳亞洲企業名單,當中兩岸三地企業占了88家,居各國之首。奧運不僅僅是短期效應
隨著北京奧運的結束,有關“后奧運經濟”的猜測日漸增多。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程秀生強調,北京雖然舉辦奧運會投入很大,但它背后有舉國之力的巨大支持。雖然北京市每年GDP總量達400億元,但對拉動全國GDP增長只有百分之零點幾的貢獻率,北京辦奧運并不會“撼動”中國經濟的宏觀面。
與此同時,奧運會本身就是一個標尺,北京在奧運會中表現出的文明風貌,有助于改善中國國家形象,形成了新的發展機遇。
他認為,北京舉辦奧運會不是為了短期目的,它著眼于北京未來中長期的發展和中國中長期的發展。比如,北京奧運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些設施不光在奧運期間發揮作用,在奧運之后的幾十年間都會發生很大的影響。
日前,國內最大的旅游網———攜程旅行網的調查顯示,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奧運會過后一定會外出旅游,而北京等奧運賽場城市是出游的焦點。
島市旅游局局長王建功也表示,“后奧運”對旅游的拉動將至少持續5至10年。有關專家指出,奧運會后,北京、青島等城市接待境外游客的數量將保持持續增長,增長勢頭至少保持10年以上,進而推動中國旅游業整體發展。
“奧運經濟”波瀾壯闊,“后奧運經濟”將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