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9-01 15:49 來源:中國江蘇網
編者語:隨著計算機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傳感技術的飛速發展,武裝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綜合性能將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執行作戰任務的范圍和領域將進一步拓展。可以預見,在未來戰爭中,為減少戰斗損失、提高戰斗效益,越來越多的武裝機器人將被用于執行作戰任務。也許有一天,戰場上機器人的數量甚至會超過士兵的數量,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角”。
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以色列軍方正在研發一種戰場救護機器人,它可以在高度危險的環境中將傷員安全撤離到后方。
報道引述以色列某軍事周刊的消息指出,這款新型機器人的外形酷似一輛縮小的坦克,依靠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儀等設備對周邊情況進行360度監控,可以一面尋找需要救助的對象,一面規避可能造成危險的障礙物。
該救護機器人通過遠程遙控制導,也可借助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規劃行駛路線,從而確保穿越復雜地形,將傷員及時運送到后方醫院。文章稱,這種救護機器人可廣泛用于戰場醫療搶救;它的出現,將顯著降低戰地醫護人員的傷亡概率。
以色列的國防工業部門早在數年前就啟動了救護機器人的研制工作,這款產品預計將在近幾年內部署幷投入實戰。此外,科研人員還在探討利用無人駕駛飛機轉移傷員的可行性。
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提前獲得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諾埃爾·夏基演講內容報道,隨著美國等國不斷加大對無人操縱軍事設備研發的投入,自主式戰地機器人10年內可能現身。
夏基說,一些國家正在極力推動能勝任于更復雜軍事行動的自主式機器人研發進程。這種機器人能自主決定實施致命行動,包括何時實施和向誰實施等。簡單說,這種機器人能夠自己決定是否殺人。
他認為,世界正面臨一場機器人研發軍備競賽,“如果一個國家研發出自主機器人,毫無疑問,其他國家將效仿”。
據報道,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都在開發形形色色的戰斗機器人。美國陸軍于2005年3月開始部署福斯特-米勒公司研制的機器人“魔爪”,該機器人將裝備M240或者M249型機槍,此外還可以裝備火箭發射器,美軍士兵可以躲在安全地帶對其遙控指揮,對敵人進行射擊。自2003年以來,美國陸軍一直在對火力增強型“魔爪”進行測試。
“魔爪”是為適應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戰需要而設計的,和其它機器人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無法自行活動,必須靠人通過無線或者光纖網絡遙控指揮才能完成移動、監視和射擊等所有動作。
“魔爪”重約36千克,裝備的電池可以保證其以8.4千米的時速持續行走約32千米。在待機狀態(監視)下,機器人的電池充一次電可以連續使用1周。
2005年3月,美國陸軍首次在伊拉克戰場上部署了18個遙控的“魔爪”系列SWORDS機器人士兵。SWORDS是“特種武器觀測偵察探測系統”的英文簡寫,因與“劍”的英文拼寫相同,我們就姑且稱它為“劍”機器人吧。“劍”機器人攜帶有威力強大的自動武器,每分鐘能發射1000發子彈,它們是美國軍隊歷史上第一批參加與敵方面對面作戰的機器人。
“劍”身高0.9米,配備有M249型5.56毫米機槍,或者M240型7.62毫米機槍,外加M16系列突擊步槍與M202-A型火箭彈發射器,它能夠連續向敵方發射數百發槍彈及火箭彈。此外,每個“劍”還擁有4臺攝像機、夜視鏡、變焦設備等光學偵察或瞄準設備。鑒于“劍”的這種特殊裝備與能力,美國軍方對它寄以厚望,認為它們能1個抵上幾個甚至十幾個人類士兵的作用。
“魔爪”機器人此前也曾屢立戰功,它曾經在波斯尼亞成功排除過手榴彈,也曾在世貿大樓的廢墟中救過人,還曾活躍在美軍掃雷部隊。
2004年美軍僅有163個地面機器人。2007年則增長到5000個、至少十款智能戰爭機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部署到阿富汗的智能機器人“赫耳墨斯”主要用于探穴鉆洞,它身上安裝有兩個照相機,在操作員的控制下,能爬進漆黑的洞穴,成功繞過一些大石頭,不斷向外發送拍攝的圖片。機器人“劍”在伊拉克戰場上更是神通廣大,它能夠輕易通過樓梯、巖石堆和鐵絲網,在雪地及河水中也行走自如;它備彈200發,裝備一挺經過改造的M249型機槍,射速高達1000發/分鐘,火力強度足以與一挺壓制重機槍媲美。“劍”裝有4臺攝像機和夜視瞄準具,能夠使用步槍、手榴彈與火箭發射器,命中精度極高,防護力和生存力也比較強,足以在戰斗中為美軍士兵提供全天候的近距離火力支援。
目前韓國國防部和信息通訊部正在為陸軍研制名為“犬馬”的機器人。“犬馬”能在敵陣中沖鋒陷陣,在野外和危險地形,通過“犬馬”機器人配備的無線網絡可進行監視偵察、探索危險品等行動。同時還在研制“輕戰斗機器人”,它配備有火箭炮和機關槍等,可以攀爬建筑物的階梯,快速移動到敵軍眼前,能夠一眼得知敵軍的位置和武裝程度,甚至可以將手榴彈大小的“投擲型監視機器人”拋到韓軍預測的敵軍位置。“投擲型監視機器人”落地后,可將獲取的周圍情報傳輸到韓軍士兵手腕上的手表型計算機中。
英國的防暴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早已活躍在各條戰線。在去年的軍事演習中,英軍還首次展示了機器人士兵。此次亮相的機器人“鷹爪”引人注意。它為毛毛蟲形狀,有爪鉤,可以附著在垂直的墻面上,前端有一攝像頭,將畫面傳回士兵手中的4色屏幕上;士兵可通過遙控,讓它沖入敵方陣地,然后引爆它身上附帶的炸藥,從而炸開障礙物,為進攻清路。“鷹爪”重約45公斤,最高行進速度為4公里/小時,可以穿過房門或繞過墻壁,在城市地區,最長遙控距離為800米,而在曠野地區,遙控距離可達1.6公里。
另一種型號的機器戰士名叫“劍客”,是在破門機器人的底盤上安裝機關槍、榴彈炮發射臺或者反坦克火箭等。在敵人炮火兇猛時,可派出“劍客”到達射程范圍之內,遙控它對敵人開火。
此次軍演機器人武器還包括一個“神奇眼球”,這是一個具有高解析度的攝像機,它裝在一個厚厚的橡膠球和聚亞安酯殼里面,大小相當于乒乓球,從兩層樓高掉下也不會摔壞。只要將它扔到敵人中間,就可以不斷彈跳,將敵方的情況現場拍攝下來,并傳送到最遠可達200米外的己方手控監視器上。
日本有“機器人王國”之稱,機器人的產量及應用都位居世界前列。知名大公司如日立、索尼都在從事機器人的研發和制造,民間也有很多人投巨資,參與機器人的設計開發。
日本每年都舉辦機器人格斗大賽,去年“神秘火焰”機器人拔得頭籌。它身高40cm,重2.9kg,全身擁有23軸自由度,外形與動漫世界中描繪的攻防機器人如出一轍,可完成相當復雜的搏擊連續動作。目前雖然參賽的多是一些智能服務機器人、護理機器人、清潔機器人以及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但是只要技術成熟,隨時都可以很方便地轉為軍用機器人,并投入生產。2007年11月7日~8日在東京舉行的一場防衛技術研討會上,日本防衛省舉辦了名為“致力于制造高達的產品展示”,高達就是日本動畫片《機動戰士高達》中,戰無不勝的巨大作戰型機器人。在日本防衛廳公布的《關于實施研究開發的指針》中,機器人技術早就被劃入日本重點發展的新軍事技術之列。
有專家認為,隨著計算機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傳感技術的飛速發展,武裝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綜合性能將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執行作戰任務的范圍和領域將進一步拓展。可以預見,在未來戰爭中,為減少戰斗損失、提高戰斗效益,越來越多的武裝機器人將被用于執行作戰任務。也許有一天,戰場上機器人的數量甚至會超過士兵的數量,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角”。由于大量采用機器人,未來戰爭的戰略戰術必然會有較大調整,作戰方式也將發生根本性變革,戰場對抗將更多地表現為人與機器人、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拼殺,士兵的主要行動可能不再是沖鋒陷陣,而是指揮操控各型各類的軍用機器人遂行作戰任務,戰爭“零傷亡”的目標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