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8-11 14:37 來源:證券日報
編者語:礦產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幾乎成了我國礦產企業海外并購的首選。今年二季度我國共有出境并購案例15起,我們的礦產企業付出的代價是什么?走出去的礦產并購是為投資,還是為以后的礦產資源戰略考慮?
近年來,全球礦業并購步伐正在加快,規模也在不斷加大。一幕幕的并購重組大戲正在不斷上演。無論礦業貿易、礦業投資還是礦業資源配置,都不再是單一國家在唱獨角戲,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往來穿梭,合并重組,從而實現互利互惠。礦產并購,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的事件。尤其在最近的時間,不管是曾經中鋁的“大手筆”,還是中鋼集團的“惡意收購”,都將世人的眼光吸引到國企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礦業并購的活動上。一方面由于行業持續的高景氣度帶來了豐厚的現金流,為礦業并購熱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則在于和自有礦山的勘探與開發相比,收購已成熟經營的礦山企業,對收購企業來說更加具有經濟價值和時效性。
礦產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幾乎成了我國礦產企業海外并購的首選。今年二季度我國共有出境并購案例15起,涉及并購金額45.13億美元,并購金額環比增加37.3%,其中澳大利亞被并購企業最多,占出境并購數量的33.3%。無疑,鐵礦石價格的上漲促成了國企加快澳大利亞的礦產并購步伐,國內的業內人士也無不對中國礦產企業開始主動出擊表達“欣喜之情”。可是,世上總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了如此“成績”,我們的礦產企業付出的代價是什么?走出去的礦產并購是為投資,還是為以后的礦產資源戰略考慮?
“可現在澳洲企業都知道中國要去買礦,所以哪家公司被看中,股票就會立即暴漲。”專業分析師給出了這樣的說法。中鋼集團這次出手并購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公司,但是中西部公司的礦山品位不是非常好,中鋼卻在當前鐵礦石價格處于高位的情況下,付出了高成本,未來鐵礦石產能釋放后,能否收回投資都很難說。當前礦石非常火暴,礦產的開采成本和投資成本都在大漲,中鋼在每噸礦上的投資成本比三大礦高出100%-200%都不止。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現在并購并不是好時機,甚至可以說并購鐵礦石礦山企業不是好時機。
買漲不買跌。股票中一些潛移默化而形成的原則也適合于礦產資源的并購問題。如今,世界各個國家都認識到礦產資源對國家經濟的重要作用,從各種礦產資源產品的期貨交易上也能體現出其火熱的局面。對于中國來說,處在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也是達到空前的巨大,在全球資源儲量遠跟不上發展需求的情況下,許多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不再愿意過多出售本國資源,礦業產品價格波動強烈,企業價值也會隨之不斷變化,因此并購談判會越發困難。
究竟是把礦業并購看做是短時期的投資行為,還是當作長久的礦產資源戰略的一部分來審視呢?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對各種資源井噴式的需求。單就鋼鐵而言,中國鋼鐵產能擴張速度是驚人的,國內鐵礦石需求以每年五千萬噸的速度猛增,鐵礦進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但是中國鐵礦石自給率為45%至50%,許多礦石資源品位較低,工藝要求高,加之礦石開采加工能力不能與需求同步,造成礦產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