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8-01 08:30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者語:國家發改委于近日發布《2008年上半年主要工業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多數行業今年上半年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受此影響,紡織行業的承受力已接近極限。
發改委發布工業運行情況 上半年多數行業增速放緩
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2008年上半年主要工業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多數行業今年上半年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
【石油】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9433萬噸,同比僅增長1.7%,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但是進口原油達到9053萬噸,增長11%。前五個月,石化行業實現利潤2237億元,同比下降0.4%,去年同期為增長27.1%。其中,煉油行業由去年同期凈盈利310億元轉為凈虧損568億元。
【電力】上半年,全國發電量168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9%,增速同比減緩3.1個百分點。其中,火電、水電分別增長11.7%和18.5%。預計夏季高峰期全國最大電力缺口1000萬千瓦左右。
【煤炭】上半年全國原煤產量12.56億噸,同比增長14.8%,增速同比加快3.4個百分點。同時,煤炭出口2549萬噸,增長10.2%;進口2155萬噸,下降20.4%;凈出口394萬噸,去年同期為凈進口395萬噸。前五個月煤炭行業實現利潤648億元,增長97.8%。
【鋼鐵】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26320萬噸,同比增長9.6%,增速同比減緩9.3個百分點;鋼材產量29997萬噸,增長12.5%,減緩11.4個百分點。鋼材出口2694萬噸,下降20.2%;進口828萬噸,下降4.1%。鐵礦砂進口23004萬噸,增長22.5%。鋼材價格持續上漲。6月末,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綜合指數161.47點,為歷史最高水平。前五個月,冶金行業實現利潤1426億元,增長50.8%。
【紡織】上半年,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增幅同比回落5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3650億元,增長8.5%,回落7.5個百分點。
【機械】上半年,機械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增幅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6861億元,增長26.3%,回落8.7個百分點。
【醫藥】上半年,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7%,增幅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
A:紡織行業現狀:
主要產品生產增長放緩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紡織行業共有規模以上紡織企業45945戶,全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3065.53億元,同比增長17.27%,增速降至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476.6億元,同比增長17.38%,主營業務成本為11147.85億元,同比增長17.73%。
與此同時,我國紡織各主要大類產品的生產增長明顯放緩。今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行業完成紗產量834萬噸,布產量217億米,化纖產量1004萬噸,服裝產量76.97億件,同比分別增長11.6%、7.6%、..4%和6.9%,增速分別回落9.02、4.62、10.51和7.63個百分點。另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2.4%,同比回落4.8個百分點。
半數紡企處于虧損邊緣
今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27.58億元,同比增長8.37%,遠遠低于去年同期43.5%的增長水平,較今年前兩個月的增速回落5.11個百分點,處于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通過測算,紡織、服裝及鞋帽、化纖及紡織機械四大子行業對于紡織全行業的利潤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15.33%、6.33%、-11.02%和-1.22%。
從子行業來看,針織品行業是紡織業中惟一一個利潤出現負增長的子行業,今年前5個月共實現利潤37.54億元,同比下降0.77%。同期,紡織業累計實現利潤257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同比下降18.5個百分點;服裝業實現利潤124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回落15.5個百分點;化纖行業實現利潤37.5億元,同比下降26.8%,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46.8%,紡機行業更是陷入全行業虧損的邊緣。今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虧損企業數量達到10498戶,同比增長16.64%,全行業虧損面為22.85%,企業虧損總額達到99.58億元,同比增長42.54%。
與此同時,我國紡織行業盈利能力兩極分化的趨勢愈加明顯,不到20%的優勢企業創造了全行業利潤總額的90%,企業虧損面較2007年提高了5.88個百分點,50%~60%的紡織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的邊緣。
出口貿易結構生變
國家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5月,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累計66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4%;完成出口交貨值2934.24億元,同比增長8.66%。在價格和數量方面,前5個月,紡織品服裝平均出口價格同比增長5.86%。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價格同比分別提高2.33%和8.36%;出口數量同比增長7.4%,增速比2007年降低3.34個百分點。
伴隨著出口數量增速的放緩,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主要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增速明顯快于服裝出口增速。1~5月,我國累計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400.9億美元,同比增長9.3%,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260.4億美元,同比增長26.3%,高于同期服裝出口增速17個百分點,這與去年同期的情況完全相反。
二是一般貿易仍居主導地位,邊境小額貿易成為重要拉動力量。1~5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45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占同期全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總值的69%。同期,加工貿易出口總值155.2億美元,同比增長8.8%;邊境小額貿易出口總值達到37億美元,同比激增1.7倍,對同期紡織服裝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6.3%。
三是私營企業出口增長迅速。今年前5個月,我國私營企業出口紡織品服裝260.5億美元,同比增長23.2%。此外,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出口22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8%。
四是浙江企業出口強勁,廣東出口大幅下降。今年前5個月,浙江、廣東和江蘇三省紡織服裝出口額均超過100億美元,約占全行業出口總值的58.1%。其中,浙江出口154.7億美元,同比增長26%;廣東出口122.1億美元,同比下降13.6%;江蘇出口107.6億美元,同比增長16.6%。 [page_break]
B、運行特征
投資與出口區域性明顯內需成紡織行業驅動主力
行業投資區域特性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計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899億元,實際完成917億元,同比僅增長16.82%,比去年同期回落13.1個百分點。
從子行業來看,紡織、服裝鞋帽和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分別增長10.5%、24.7%和28.6%,除化纖業略高于去年同期1.8個百分點外,紡織業和服裝業增幅同比分別降低8.8和12.5個百分點。
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認為,紡織行業投資出現急剎車式的回落,除了受到國家貨幣政策偏緊影響外,與整個紡織行業盈利預期下降、多數企業對于后續投資信心不足、企業關停或轉型增多等因素密切相關。從投資布局來看,東部地區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09%,增速回落17.05個百分點,中部和西部地區投資總額同比分別增長42.53%和35.75%;東、中、西部投資額在全行業投資總額中的比重分別為67.92%、24.71%和7.37%。
從區域投資對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來看,東、中、西部的貢獻率分別占到5.94%、8.61%和2.27%。其中,中部對紡織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近年來首次超過東部,成為拉動我國紡織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內需拉動作用突出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1~5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2401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額同比增長24.9%,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高出3.8個百分點。
汪前進認為,在外需放緩,投資受到宏觀調控的情況下,內銷仍能持續數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紡織經濟硬著陸能量的釋放。同時,這也顯示出國內消費市場日益增加的重要性,預示著內需已經取代出口與投資,成為拉動紡織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首。
很顯然,旺盛的國內市場需求將促進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內銷比重的進一步提升。來自中華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幾個月,大型零售企業服裝的銷售額、銷售數量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特別是銷售價格較2007年同期提高10%左右,這一點從內銷類服裝上市公司的贏利情況中可見一斑。今年一季度,雅戈爾、七匹狼的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29.23%、10.84%,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歐美市場冰火兩重天
今年以來,我國對美國和歐盟兩大市場的紡織出口表現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即對美國出口增速不斷放緩,而對歐盟出口增速則持續攀升。
中國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金額達82.26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01%,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近30個百分點。專家認為,我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減速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經濟下滑,消費需求萎縮導致其對全球紡織品服裝的整體進口需求減弱。今年以來,美國對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增速基本呈現負增長態勢。
同期,我國對歐盟27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金額達126.32億美元,同比增長35.42%,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11.2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紡織品38.76億美元,同比增長32.51%,出口服裝87.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73%。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對歐紡織品服裝增速能夠保持穩定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歐元區經濟的相對穩定與歐元匯率的相對穩健;二是歐盟取消了對我國部分紡織品服裝類別的配額限制,代之以中歐雙邊監控制度,國內紡織服裝出口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此外,今年前5個月,我國對日本紡織品服裝出口相對平緩,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對美國、歐盟和日本3個市場累計出口額約占同期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的45%以上。 [page_break]
C、問 題
三大因素制約紡織服裝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放緩的主要因素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向東盟等周邊國家(地區)外遷。由于近年來印度、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等國都把紡織服裝業作為重要的扶持產業,具有比我國更強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我國特別是廣東紡織企業加速外遷,目前到柬埔寨投資設廠的中國紡織企業已超過400家,到孟加拉國的也有近百家。今年前5個月,我國對東盟出口紡織服裝增長29.3%。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29.2億美元,同比增長44.6%;服裝及衣著附件12億美元,僅增長2.8%。服裝加工企業外遷影響已經十分明顯。
二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對美出口表現持續低迷,除3月份因受春節因素影響呈現增長外,其他各月增幅均在2%以下甚至為負增長。
三是中歐紡織品配額取消使歐盟市場成為避風港。由于中歐紡織品配額限制取消,紡織企業開拓歐盟市場的自由度加大。在美元區市場表現乏力的情況下,人民幣對歐元的實際性貶值也增強了我國紡織品對歐盟市場的出口動力。
根據第103屆廣交會提供的信息,今年紡織服裝館的外商數量遠遠少于往年,成交額也大幅下降,紡織行業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嚴峻。目前,美國主要紡織團體已經提出了反補貼調查等多種方案,以應對今年底輸美紡織品配額解禁后中國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帶來的沖擊。
為此,中國海關建議:要繼續跟蹤我國紡織行業外遷的情況,評估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對行業造成的影響;盡快提高中西部對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能力,充分發揮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同時,密切與美國方面的溝通和聯系,保證其于2008年12月31日準時解禁對中國輸美21類紡織品的配額限制。
D、趨 勢
成本壓力難緩解企業盈利改善空間不大
仔細梳理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脈絡,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和宏觀調控政策調整是貫穿始終的三根主線。中國第一紡織網日前發布的紡織行業年中報告指出,我國紡織行業的高成本時代已經到來,若要走出進退維谷的困局,紡織企業必須樹立危機意識、機遇意識和重生意識,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通過技改投入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品牌培育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改變外貿結算貨幣、貿易融資、期貨和期權交易等金融工具規避人民幣升值的潛在風險。
報告同時強調,在持續的高通脹和本幣升值的雙重擠壓下,多數紡織企業的承受能力已經接近極限,迫切需要國家政策層面及時進行調節、扶持與引導,為紡織企業營造一個相對寬松和穩定的產業調整環境。
成本壓力很難有效緩解
通貨膨脹依然是2008年下半年影響紡織行業最重要的主線。有人斷言,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不沖破150美元/桶的高點是不會掉頭回落的。鑒于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下游產品的傳導作用不容低估,今年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回落過程可能仍然比較緩慢。同時,在經歷第一輪以食品為主的物價上漲后,我國或將迎來第二輪以能源為主的價格上漲高峰。此外,受國際能源價格大漲和國內能源價格調整的影響,預計工業品出廠價的全年漲幅超過8%,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全年漲幅在11%左右。因此,下半年紡織企業面臨的成本增加壓力很難得到有效緩解,企業盈利明顯改善的空間不大。
同時,下半年整體出口環境可能會遇到更加嚴峻的挑戰。高昂的油價、美國經濟低迷以及不斷深化的全球經濟減速無疑使得中國紡織出口雪上加霜。事實上,中國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今年6月份已經回落到2005年8月以來的最低點,作為我國未來貿易走勢晴雨表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更是逼近衰退的邊緣,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外貿出口回調的程度正在加深。
盈利空間將進一步縮小
紡織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紡織企業的盈利增長空間將進一步縮小。從外部看,人民幣匯率升值、原油及各類原材料價格飆升、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都在壓縮中國制造的生存空間。
在國內,紡織企業的資金鏈正在不斷繃緊,紡織行業發展的拐點已經出現。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相關預測,滬深300成份股中4家紡織類上市公司2008年平均凈利潤將比2007年增長11%,2009年比2008年下降10%。盡管出口增長放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使得紡織業利潤增長前景黯淡,但是目前國家調控政策已經出現松綁的跡象。因此,不排除下半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可能,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下半年乃至明年我國紡織工業的整體走勢。
行業虧損向內銷企業蔓延
中國第一紡織網預測,今年下半年我國紡織經濟運行或將呈現四種趨勢:
趨勢之一,紡織行業收入、利潤、投資和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將出現增幅放緩的態勢,預計全年紡織工業總產值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約15%和8%~12%,出口增長8%~15%,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約12%~18%。
值得說明的是,下半年我國紡織業形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是否進行政策調整,若國家如預期出臺調高出口退稅、放寬信貸等政策措施,則上述紡織經濟指標將偏向預測高值,否則不排除出現低于預測低值的可能性。
趨勢之二,紡織行業宏觀景氣指數下降、微觀困難加劇;少數骨干企業盈利樂觀、多數企業面臨零利潤的兩極分化局面將更趨明顯,同時骨干企業內部不平衡的局面也會更加突出。
趨勢之三,高通脹帶來的成本增加向紡織產業下游轉移的難度將越來越大。雖然我國紡織行業的生產原料、勞動力、能源、資金要素等成本在不斷上升,但產能過剩導致的市場競爭加劇,使企業不能把全部或大部分成本轉嫁給下游企業或最終消費者,最終導致企業主營業務盈利能力逐漸削弱。
趨勢之四,紡織內銷市場一枝獨秀的現象將逐漸被市場競爭所取代。今年上半年,紡織內需市場正承受高通脹抑制消費與出口轉內銷加劇競爭的雙重壓力,內銷市場的整體盈利水平已經開始快速下降,預計下半年紡織行業虧損將呈現由出口型企業向內銷型企業、由珠三角向長三角乃至內地蔓延的趨勢。
相關報道: 扶持政策成紡織業救命稻草
本報記者宋斌斌
對于近來增長勢頭有所減緩的內需市場而言,中國第一紡織網日前發布的《2008年上半年紡織終端消費市場報告》預計,下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或將呈現一高一低的局面。
具體而言,即服裝行業有可能維持低位運作水平,包括產量、需求、銷售額以及銷售價格指數在內的多項經濟指標并沒有上揚動力,可能繼續保持陰跌的態勢;而家用紡織品市場則可能延續今年以來的良好勢頭,整體銷售情況保持樂觀,只不過各項指標難以出現“放亮”
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紡織行業景氣指數持續下滑,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的生死抉擇。進入下半年,我國紡織工業仍將承受高成本時代的煎熬和考驗。在危局面前,讓人稍感欣慰的是,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國家各部委陸續對紡織行業形勢進行了產業調研,國家高層近期又實地考察了浙江、山東、廣東等地的紡織服裝、化纖等外貿企業,上述種種舉動都預示著全面的國內紡織業生存危機已經引起了政府決策層的高度關注。在此背景下,已經箭在弦上的紡織品出口退稅等多項扶持政策已成為挽救整個紡織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