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漲價宏觀經濟受益
http://www.whhswh.com 2008-06-23 10:45 來源:深圳商報
國家發改委6月19日晚發布公告,自6月20日起,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從2008年7月1日起,將全國除西藏自治區之外的省級電網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0.025元。
消息發布次日,滬深股市大幅高開,上證指數上漲3%以上,迎來近半個月以來罕見的陽線。油價、電價上調,能源、電力等“受益”板塊應聲而漲在情理之中,而實際情況是,包括那些“受損”板塊在內的大部分股票均走出上漲行情,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當然,A股當天的走勢取決于很多因素,特別是連續大幅度下跌后,風險已得到比較充分釋放,整體投資價值開始顯現。但是,成品油、電力漲價將加大企業生產成本,影響盈利能力,同時,基礎產品價格上漲將直接或通過價格傳導機制推升物價整體上漲,并將繃緊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的神經。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利空”,為什么投資者視“利空”出臺為上漲契機,踴躍入場呢?
合理的解釋是:除了少數“受益”板塊,油價、電價上漲雖然對絕大多數企業具有確鑿無疑的負面影響,但是,如果油價、電價不漲,則對宏觀經濟、企業整體盈利具有更大“殺傷力”,權衡利害,漲價因此反而成為“好事”。
國際油價大幅飆升有諸多原因,其中,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需求擴張,以及美元貶值態勢下,投資者選擇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作為避險工具為主要原因。有幾個數據可以佐證上述判斷,其一,中國占據全球石油新增需求三分之一以上;其二,中國需求一半依賴進口;其三,金融投資占全球石油總需求從幾年前的16%左右上升到目前60%左右。上述情況表明,只有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得到遏制,美元貶值趨勢放緩,國際資本改變預期,國際油價的走勢才可能掉頭向下。
中國高額“補貼”用油,客觀上放大了國內需求。此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將逼迫消費者提高用油效率、減少用油或尋找石油替代品,價格杠桿將發揮遏制需求的顯著效果。加上美國政府財經(相關:理財 證券)高官最近多次表示支持強勢美元,以及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加大等因素,使人們普遍相信美元貶值已經接近尾聲,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將改變國際資本的預期,從而遏止油價進一步攀升。事實上,中國宣布上調成品油價格當天,國際石油期貨價格即大幅度“跳水”,正是反映了國際資本對“中國需求”將下降的預期。
從國內情況看,“補貼”不僅讓公共財政包袱過重,也令煉油企業困難重重。由于“補貼”并未完全覆蓋虧損,導致煉油企業“多生產多虧損”,不得不減產、停產,致使成品油供應始終處于緊張狀態,部分地區甚至“斷頓”,給企業生產帶來不穩定因素。漲價后,煉油企業虧損情況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市場供應反而可能得到較好保障。對企業而言,“漲價”總比“斷頓”更強。從長遠看,提高資源類產品價格,是中國經濟朝資源節約型社會邁進的必由之路。增長模式改變、產業結構升級不會自然實現,資源產品價格提高,會自然遏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促進全社會的節約意識,促使資本投向節能環保產業和技術,有利于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茫校筛咂?、通脹壓力巨大、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等現實情況,使中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接軌國際市場的改革猶豫不定。其中,短期利益和長遠目標,民生保障和經濟平穩等,均是決策者必須反復權衡的重要因素。很難說此次漲價已經“一步到位”,變數仍在各種變量的矛盾沖突中醞釀。(作者:劉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