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4-10 08:30 來源:中金在線
央行副行長易綱稱,人民幣升值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有利于增加進口,抑制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
新高7.0020 人民幣“7”成窗紙
172個基點的單日漲幅讓人民幣匯率距離7元關口更近了。昨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7.0020創下匯改以來新高,距離7關口僅剩20個基點的距離。有交易員表示,人民幣在本周“破7”、進入“6時代”已經是市場比較一致的預期。
以昨日的中間價計算,人民幣匯率今年的累計升值幅度已經達到4.25%,匯改以來的升幅為15.82%。詢價市場中,人民幣匯率昨日也大幅走高,盤中最高觸至7.0013,收盤時報價7.0015,人民幣的漲幅為143個基點。
事實上,從人民幣在3月下旬開始快速躥升起,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的“破7”之役就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上周三開始,美國財長保爾森訪華。但這一次,“保爾森效應”減弱,人民幣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在保爾森訪華時快速升值,也讓市場對于本周人民幣的走高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保爾森來訪時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后曾表示,中國在人民幣加速升值方面有“實質性進展”。他同時還表示,美方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持外資開放政策。
與此同時,央行副行長易綱則在近期再度重申了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原則。他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促進經濟平衡增長中的作用。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
交易員還指出,美元的走弱也幫助了人民幣大幅攀升。上周五,因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人數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失業率也飆升至5.1%,加重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美元兌主要貨幣在上周五走低。 (秦媛娜/上海證券報)
人民幣破“7”之路無險可守 升值影響9大行業
央行副行長易綱稱,人民幣升值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有利于增加進口,抑制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
人民幣破“7”之路已再“無險可守”。央行昨天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01大關,以7.0020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多位交易員昨天向東方早報表示,人民幣本周破“7”幾成定局,最快今日即可進入“6時代”。而投資大師羅杰斯昨天在港稱,人民幣“估計未來幾年會升值幾倍”。
人民幣圍繞7.00大關的拉鋸戰已有一周有余,上周美國財長保爾森訪華也并未創造出所謂助推人民幣破“7”的“保爾森效應”。然而,破“7”終究只是時間問題,本周將是重要時間窗口。
事實上,央行昨天將中間價開在7.0020,已被市場解讀為央行“主動升值”的重要佐證。7.01大關的被破也標志著人民幣在破“7”之路上已再“無險可守”。
美元的走弱仍是推動人民幣走高的主要原因,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4月4日公布的3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意外地低于此前市場的預期,導致市場對未來美聯儲繼續降息的預期大大增強,這一因素令美元反彈之路受阻。
至昨日,人民幣今年升值幅度已達到4.3%之多,折合年率已高達16%。但即使在最樂觀的分析師看來,這一升值速度貫穿全年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大部分人仍然維持今年升值幅度可能在8.5%至10%的觀點。參考2007年6.86%以及2006年3.4%的升值速度,10%已堪稱大幅加速。
在投資大師羅杰斯眼中,人民幣投資機會凸現。其昨天在香港急呼,現在投資人民幣是最安全的選擇,“估計未來幾年會升值幾倍”。羅杰斯相信人民幣有條件大幅升值,其依據是,過去日元兌美元升值四倍,也不影響當地的出口。
可在一定程度上佐證據羅杰斯觀點的是,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在天津財經大學的表態。據央行機關報《金融時報》昨天報道,易綱在作題為“人民幣升值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演講時稱,將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促進經濟平衡增長中的作用。
易綱稱,人民幣升值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有利于增加進口,抑制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但他強調,應關注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和就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影響9大行業
由于不同行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敏感度不同,相關上市公司所受影響也會有所差異。整體來看,出口導向型企業的產銷量可能因為產品價格上升而縮減,從而導致經營業績在短期內受到較大沖擊;而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企業則會因為原材料成本降低而不同程度受益,如房地產、航空、高科技等產業。業內人士稱,從這個角度講,人民幣升值將會推動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呈現更大分化。
航空業:受益匪淺。作為大量持有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負債的行業,航空業可以說是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受益者。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航空公司持有大量外幣負債,尤其是美元負債。以南航為例,其資產負債率基本維持在70%左右,其中融資租賃款78%左右為美元負債,20%為日元負債,銀行借款中54%為美元負債,人民幣升值會增加航空公司的匯兌損益,此外,升值帶來的航油、航材等成本的下降也將使所有航空公司普遍受益。但在競爭比較充分的情況下,能給航空公司帶來的業績增長非常有限。
銀行業:總體影響有限。人民幣升值對銀行的影響主要有5個方面,即資產負債凈額、資產負債幣種結構調整、收入結構、資本充足率以及來自客戶的間接影響。從收入結構上看,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各銀行的匯兌收益增加,外匯理財風險上升。人民幣升值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幣資產貶值導致資本減少;二是匯率風險加大,使衍生產品的市場風險增加,從而擴大風險資產總額。
石化行業:影響稍偏正面。石化行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比較強,特別是大宗原材料部分,因此,人民幣匯率變動會直接構成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但是,不同子行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不同,人民幣升值對這些子行業的影響也有所差異。業內人士認為,對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石化產品,我國基本上是以進口為主,例如合成橡膠和合成樹脂,而出口則主要集中在基礎化工原料,在這方面的優勢是資源,而不是技術。因此,人民幣持續升值必然進一步強化附加值高的產品進口,提高國際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與此同時,資源類化工產品的利潤空間會進一步壓縮。
鋼鐵行業:中性偏良好,但影響程度有限。匯率調整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原料進口和產成品的進出口。對于產成品的進口,人民幣匯率上升將導致進口產品的價格下調,如果忽略交易成本,匯率升值的比例即是進口價格下跌的比例。對于產成品的出口,人民幣匯率上調將產生不利影響,削弱國內產品出口的動機,但程度也很有限。
[page_break]
房地產行業: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揚。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提高內資和外資對房地產的需求,并且外資需求效應大于內資需求效應。人民幣升值還有利于提高房地產公司存貨價值,降低建筑成本。業內人士稱,匯率變動和房地產價格基本成正相關關系。在房地產類上市公司中,物業持有類的上市公司如金融街(行情論壇)、招商地產、 小商品城、華僑城等,以及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上市公司如萬科、金地等都將最大程度上享受到匯率升值的好處。
紡織行業:負面影響不可忽視。整體來看,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紡織行業有較大沖擊,但龍頭企業的利潤率較高,且與國際廠商和零售商的議價能力較強,因而受升值的負面影響小于全行業。根據相關數據,紡織行業的國際依存度是40%,而服裝行業更高,僅從產品價格而言,人民幣升值將不可避免地削弱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例外情況是我國的毛紡類上市公司,這些公司所需羊毛70%以上從澳州等地進口,產品以內銷為主,因此,這部分上市公司將受益于人民幣升值,如江蘇陽光、 凱諾科技、三毛派神等。
電力行業:總體影響正面。部分電力公司將從人民幣升值中受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公司外幣負債大于外幣存款,升值獲取匯兌收益,如漳澤電力、 華能國際、 國電電力、 上海電力和 申能股份等。燃油發電機組重油依賴進口,升值后燃料成本壓力略有緩解,如深南電和深能源。總體看來,多數發電類公司產銷均在國內,人民幣升值對發電業務直接影響不大。因此,除個別公司外,人民幣升值對相關電力公司名義利潤影響不大,且相對間接。
有色金屬:利好因素居多。對于礦石進口比例較大的有色金屬類上市公司來說,人民幣升值是個很大的利好,尤其是那些原料以進口礦石進口、產品以內銷為主的上市公司。業內人士認為,每年我國有色金屬礦石的進口額度接近200億美元,而且呈逐年增加趨勢,如果人民幣匯率持續向上調整,將有效減少以人民幣計價的相關上市公司礦石進口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商品零售類企業:直接受益。人民幣升值在降低進口商品價格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內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從而使商品零售類企業直接受益。 (東方早報 張明揚)
以“升”促“調”:人民幣主動升值的潛臺詞
人民幣加速升值:鋼絲上的舞蹈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8年4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已達7.002元,距“6時代”只有咫尺之遙,而且升值步伐仍未停息。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可能會受到什么影響?投資者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投資策略?
人民幣升值將使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手段日趨多元化,同時衍生出更多的市場避險工具。
在我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過程中,本幣升值將孕育出眾多領域的投資、擴張、發展和優化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乃至中國股市,都有理由被長期看好。
波幅擴大配合貨幣從緊
2007年5月21日起,我國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此前的0.3%擴大至0.5%。2007年12月3日,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在公開發表的2008年宏觀經濟趨勢預測及宏觀調控對策中建議,“2008年應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適度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區間,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
除了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外,業界專家也認為,今年在匯率方面應更加關注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化,進一步發展匯率調節國際收支、引導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平衡增長能力及抑制物價上漲的作用。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據,2007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達5.13%,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63%。二者相差較大,顯示出2007年中國國內通脹水平較高。專家認為,加快升值,尤其是加快名義有效匯率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脹。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經過研究指出,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上升5%,就能對經濟產生明顯的從緊效果。
人民幣之所以在今年第一季度表現出的快速升值態勢,除了常規的國內外升值壓力外,配合國內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疏導通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國內經濟的主動需求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達到4.06%,超過2006年全年水平,并與2007年前8個月的升值幅度相當,升值速度加快。
一家國有大型銀行的交易員認為,國內外匯市場供求狀況也是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一些國內金融機構大規模拋售外匯,促使人民幣升值。國際原材料價格上升帶動國內物價指數上行,增加輸入型通脹壓力,人民幣升值有助于降低能源進口成本,緩解通脹壓力,但這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
央行在去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表示,本幣升值有利于抑制國內通脹,在對資源性產品進口依賴程度加大的背景下,本幣適度升值有利于降低以本幣計價的進口成本上漲幅度。
2008年,人民幣升值進入關鍵的一年,加速升值已不僅是來自外部的被動要求,更是國內經濟調整的主動需求,這樣的升值幅度將會對國內經濟生活、與外部的資本和貿易關系,甚至對全球經濟、金融、貨幣體系產生深遠影響。目前來看,加速升值有利于抑制出口過快增長和外匯流入,也有利于緩解輸入型通脹,是高增長和高通脹背景下一種貨幣緊縮的調控工具。
熱錢進退是關鍵
“堅持擴大內需方針,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發展方向。在這樣深刻轉型的過程中,本幣升值將孕育出眾多領域的投資、擴張、發展、優化的機會,有利于中國經濟更健康、更快增長。
升值可能引領中國經濟和金融進入一個爆發式發展階段,但也可能為持續發展留下隱患。熱錢引發的金融危機是最值得警惕的陷阱。日元上世紀70年代后對美元持續多年大幅升值,最多升值2.5倍,股市在80年代也漲了3倍。而熱錢撤退則帶來了股市的暴跌。上個世紀90年代初,日經指數從39000點的高位一路下跌,其后兩年時間跌回14000點,被認為是全球最嚴重的股災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熱錢入侵只是危險的開始,熱錢撤退才是真正的危機。對于這一點,監管層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央行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著手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今年的工作力度更會加大。
業界專家預計,除去升值抑制通脹的目的之外,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加大,將帶動更多避險工具的使用,甚至不排除人民幣經常項下可兌換的深化。比如,未來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或將展開試點工作。這項工作的展開將有利于我國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密切同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并增強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 (證券日報/閆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