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4-01 15:56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部署經濟建設時,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關鍵。其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道路上要根本改變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支持經濟增長,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煤炭、鋼鐵、鐵礦石、氧化鋁、銅、水泥消耗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國。如果說以往緩解能源資源矛盾還有較大回旋空間,發展到今天,由于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負擔過重,一些地區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同時,隨著地球環境變化,為保護全球氣候和地球家園,我們也必須為此作出貢獻。因此,不管是從可利用的能源資源看,還是從保護環境看,都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的國際環境上要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經濟加快重組和國際產業加快轉移,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呈現高技術化、服務化、生態化的特征。一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生態環境的優劣,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分工地位和國際競爭力。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整體上還處在“要素驅動型”而不是“創新驅動型”階段,資源消耗過大,低勞動力成本投入,科技貢獻率低,加工貿易占主導地位,服務貿易發展滯后,都表明我國經濟的整體素質還不高。不轉變這種發展方式,我們就不能從根本上提升經濟的整體素質,就會直接影響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經濟發展的理念、道路、環境,都是對經濟發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戰略問題。真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是艱苦的過程,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我們要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三個轉變”,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實現根本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