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電力應該以怎樣的速度發展?

http://www.whhswh.com 2008-03-21 10:34 來源:孫向方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在談到我國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發展時,肯定了電力工業發展的成就。他以發電裝機增長為例,到去年年底,我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突破7億千瓦,相當于英、法、德、意、日五個國家發電裝機的總和。

  辯證看待電力發展成就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發電裝機容量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從2002年的3.53億千瓦連續跨躍4、5、6、7億四大臺階,截至2007年底,我國電力裝機已經達到7.13億千瓦,翻了一番還要多。并且先進機組較多,成就有目共睹。

  但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電力工業是基礎產業,而不是支柱產業,電力發展以適度超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宜,而不是不顧一切地做大。

  并且,電力滿足經濟發展也是有條件的,應該是科學發展的電量需求,而不是如過去那樣大量發展高能耗產業的畸形需求。目前,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地方發電集團都把做大作為第一要務,可以理解,但把公用事業、基礎產業當作支柱產業盲目發展是很危險的。

  目前看,電力投資嚴重過熱,電力過剩問題已經顯現,然而,“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包括國有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地方發電集團都提出了很高的發展目標,由于缺乏資源、環境、運力支撐,很多發展項目是不切合實際。

  電力裝機結構也在惡化,到2007年底,全國火力發電裝機達5.54億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77.73%,比2002年的2.642億千瓦增長一倍還要多,火力發電比例明顯過高,已經超出了資源支撐和環境承載能力。

  我國能源結構是能源,富煤、少氣、貧油。但“富煤”僅是相對而言,我國約有1886億噸的煤炭可采儲量,2000年,我國的煤炭產量是10億噸, 2007年,我國煤炭產量為25.23億噸,7年時間增加產量近16億噸,這個數字是驚人的,是大量消耗能源資源、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與科學發展觀是相背離的。如果以這樣的增長速度,中國的煤炭資源將很快枯竭。

  事實上,近年來出現的煤炭緊張已經為火電機組的盲目發展敲想了警鐘。以目前的電力結構看,以煤為主的電力結構并沒有改變,短時間內也難以改變,已經成為電力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

   電力發展必須重新認識的幾個問題

  有一個被普遍認可的觀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需求的增加,電力仍然要保持快速發展。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夠全面。電力發展的規模一要統籌考慮能源資源、環境容量約束;二要考慮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需求側管理實施使得能源消耗降低,而不是單純以經濟增長簡單地推算電力需求。

  首先,要考慮能源資源和環境的支撐能力。

  國土資源部2004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共有1886億噸的煤炭可采儲量,每年消耗18億噸,能用100年,但按照目前的消耗進度,30年也保證不了。筆者早就提出,能源消費不能背離國情,這個國情就是我們有13億人口,看起來很大的儲量,除以13億就是極度短缺。老百姓有句話,穿衣吃飯量家當,不看我們的家底,盲目發展那怎么行,1800多億噸的煤炭可采儲量那驚得住7年增產17億噸這樣折騰。這樣下去,我們的后代子孫怎么辦?

  以目前的情況看,以煤為主體的電力產業結構越來越難以支撐,從環境容量看,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污染物,環境容量越來越難以支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過12年,中國的煤炭產量要達到40億噸,不要說我們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產能,即使有,也是極大的災難,到時候不是外國逼我們要減排溫室氣體,而是不減排就我們自己難以生活下去。

  第二,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搞電力規劃。

  究竟是什么導致2002年嚴重缺電,至今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搞明白,說是中國三年不上常規火電發展慢了,經濟增長太快了,完全錯誤!

  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國在2002年左右,違背科學發展觀,大量上許多國家50年代就已經停止生產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造成電力需求的暴發式增長,筆者曾寫過一篇《是誰拉緊了電力緊張之弦》,對此進行了全面分析。下一步的電力規劃,絕對不能按“十五”的電力需求速度來測算,而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考慮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后,電力需求增速放慢的趨勢來測算,否則,這個規劃,不僅違背科學發展觀,也會造成極大的偏差,導致大量設備閑置,投入血本無規,銀行嚴重的金融風險,這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裝機容量為英、法、德、意、日五個國家發電裝機的總和,這不值得驕傲。要知道,我國的經濟總量目前與德國也就是不相上下,但我們的裝機容量是德國的近10倍。在國際分工中,我國產業結構中多以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很低,企業盈利能力差,員工收入低,盲目投資,產能過剩,同行又缺乏協作、過剩后競相壓價,價格暴跌,消耗著寶貴的不可再生能源,污染著環境,卻沒有賺到錢,這樣的路子還能再走嗎?
[page_break]
  第三,經濟增長并不意味著能源消費增長。

  很多人一說經濟增長就要帶來能源消費的增長,完全錯誤!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

  丹麥以農業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步從農業國發展為工業國。1973年的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機爆發后,丹麥調整其能源戰略,尤其在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一方面對工業耗電、耗能效率提出限制和高效利用率指標,一方面通過立法、限制以及提高技術等方式,提高電廠的能源使用率。30年來,丹麥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工業化程度上升到90%,人均GDP增長50%,石油消耗量卻降低50%,丹麥從能源進口國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大國。

  美國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但能源的浪費主要體現在消費環節上,美國極為重視生產中提高效率,資源利用率高。美國2000年人均GDP比1973年增長了74%,而能源消費并沒有增長。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20年,需要新增發電裝機4億千瓦,但美國計劃采用需求側管理,預計可以減少2.6億千瓦裝機,這對我們應該是一個重大的啟示。

  在未來電力規劃中,我們要充分考慮節能減排和需求側管理的作用,為什么這樣講,因為我們有巨大的節能潛力,目前,我國能源浪費消耗極大,每萬美元消耗礦產資源是日本的7.1倍,美國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加強需求側管理能相當于建設幾億千瓦的裝機。

  綜上所述,中國的能源安全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全面綜合統籌考慮電力發展問題。必須改變目前火電一家獨大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并給予可再生能源的項目更大的優惠政策;同時,要將推進需求側管理作為國家行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否則,可持續發展無法實現,我們也向后代子孫無法交待。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