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關于電力科學發展的若干思考

http://www.whhswh.com 2008-03-20 10:41 來源:中電投

    2002年以來,全國電力需求增長迅猛,電力供應短缺狀況再度出現,之后逐漸發展成全國性、持續性缺電局面。

  電力緊張推動了我國電力裝機容量迅速提高,到2007年底,全國電力裝機已經超過了7億千瓦,有力地緩解了全國用電的緊張局面,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電力行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特別是五大發電集團積極響應節能減排號召,主動關停小火電機組,關停總量占全國關停容量的80%,到2007年底,我國共關停小火電容量1438萬千瓦,超額完成年初關停1000萬千瓦的目標。 

  電力工業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電力發展呈現非理性繁榮

  電力以怎樣的規模和速度來發展,筆者以為,一般來說要考慮三個因素:一要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二要考慮資源和環境容量對電力發展的制約;三要考慮電力布局的科學性。

  截至2007年底,我國電力裝機已經從2002年的3.53億千瓦提高達到7.13億千瓦,翻了一番還要多。

  如果對7個多億的發電裝機容量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到2007年底,五大發電集團的全部裝機容量為3個億千瓦左右,僅占總裝機容量的42%,許多媒體對五大發電集團發展規模十分關注,但實際的情況是,地方發電集團的裝機容量總量已經超過了五大發電集團的裝機總量。

  電力結構上,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速度依然滯后,2002年我國火電裝機容量為2.642億千瓦,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74.7%。而到2007年底,全國火電裝機達5.54億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77.73%,火電機組比例上升;從容量看,2007年比2002年火電裝機增長一倍還要多。

  裝機過剩后果很嚴重

  電力工業是基礎產業,而不是支柱產業,電力發展以適度超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宜,而不是不顧一切地做大。并且,滿足經濟發展也是有條件的,應該是科學發展的電量需求,而不是如過去那樣大量發展高能耗產業的畸形需求。

  電力裝機過剩,一是會導致機組利用小時下降,大量機組成為擺設,造成資產的閑置和資源浪費,巨額投資無法得到回報,同時也形成了銀行的信貸風險。這一問題已經顯現,今年各地機組可利用小時已經下降;二是電力行業在機組利用小時減少的情況下,必然想法設法拉動電力需求,上個世紀由于電力過剩,出現了大量優惠電價,支持高能耗企業發展,國家沒有采取措施及時遏制,以致形成了上一輪的電荒,客觀上也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重型化。

  需要引起決策者高度重視的是,盡管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已經出現了暴發式增長,但這一勢頭并沒有停止,“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各地都提出了很高的發展目標,一些發展目標不切合實際。

   缺乏規劃多重問題凸現

  電力無序發展,必然導致規劃缺失,大量缺乏科學規劃,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大量“三邊”工程倉促上馬。

  近年來,雖然國家采取了措施制止電站無序建設,但大量的發電項目,由于生米已經做成熟飯,最終還是發給了“準生證”。一些電站盲目發展,缺乏科學規劃,電站投產后立即嘗到了苦果,一些發電項目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始。

  電力科學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考慮資源支撐,環境容量,還要考慮電力需求,電力送出、輸電能力等。目前的情況是,一些電源布局不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先把電廠建起來再說,出現了本末倒置。

  不考慮資源支撐的情況更加普遍,某發電集團建設的兩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由于沒有科學的規劃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投產后,不僅電煤供應無法解決,電力上網也成問題,機組長期處于停運狀態,投產幾個月,虧損一個多億。

  在一些地方,電源點雖然已經非常密集,但新項目還是不斷地上馬,有一期工程的還要上二期,有二期工程還要上三期,最終造成電力嚴重過剩,機組利用小時直線下降。去年,內蒙古一家發電企業又投產了兩臺機組,裝機容量達到130萬千瓦,但 2008年,全廠核定的發電量只有50億千瓦時,不到其生產能力的一半。

  其實,電力過剩才剛剛開始,隨著今年新機組的大量投產和經濟結構調整效果的顯現,機組利用小時下降的問題將更加嚴重。

  電源點布局不合理還給生態環境也造成很大的破壞,有的地方生態環境已經比較脆弱,資源支撐、環境承載能力非常有限,甚至無法承載,但一些地方仍然不顧一切地發展電力,投產后對當地生態環境將造成嚴重的破壞,大量不該上的項目開工建成,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其影響將長期存在。

  “上大壓小”規則制訂不合理 

  2007年以來,我國 “上大壓小”步伐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實現優化和升級。然而我們看到,“上大壓小”政策雖好,但規則制定卻不盡合理。 

  根據國家“上大壓小”的政策安排,建設單機30萬千瓦替代關停機組的容量達到自身容量80%的項目,單機60萬千瓦替代關停機組的容量達到自身容量70%的項目,單機100萬千瓦替代關停機組的容量達到自身容量60%的項目。

  按照該替代原則,“上大壓小”安排的替代容量偏小。以娘子關發電公司為例,為了2臺60萬千瓦機組“上大壓小”項目,中電投共安排關停了15臺發電機組,共80多萬千瓦的容量,才替代出2臺60萬千瓦機組。
[page_break]

  而按照原國電火力發電廠98定員標準,兩臺60萬機組可安置關停員工約為380人,而上述15臺機組關停共有3546人需要安置,3166名員工無分流渠道。導致大量員工得不到妥善安置,影響電力行業的和諧穩定。

  一方面是“上大”容量小,另一方面是電力的飛速發展,大量發電項目直接通過項目評優開工渠道建設。近年來,除了五大發電集團之外,電源投資主體加速多元化,出現了眾多發電投資主體,裝機容量迅速增加。這些項目擠占了大的發電市場,但不承擔關停企業員工安置任務。

  以山西省為例,“十一五”期間山西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267萬千瓦,今后四年可淘汰落后置換上大機組容量為350萬千瓦。而山西省“十一五”期間的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也就是說,“以大代小”比例不足20%。與此同時,由于以大代小比例偏低,關停小火電廠原有廠址、設施不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新建的電站還得重新征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電力科學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電力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盡快加以解決和糾正,否則,如果作為基礎產業的電力發展出現問題,將是國家和人民之禍。筆者以為,實現我國電力科學發展,必須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關注能源安全,清醒認識煤炭供應形勢

  我國結構的特點是能源,富煤、少氣、貧油。但這個富煤僅是相對而言,過去我們一直講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實際上,由于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優勢一旦除以13億人口就少得可憐。

  國土資源部2004年表示,中國有1886億噸的煤炭可采儲量,每年以19億噸計算,能用100年,但中國煤炭需求是不斷增長的,2000年的不到10億噸的產量,到2007年近26億的煤炭產量,照這樣的增長迅速,中國的煤炭連30年也保證不了。同時,火電無序發展對于中國煤炭接續能力是極大的考驗。如果以這樣的增長速度發展,中國的環境容量也根本無法承受。

  以目前的電力結構看,以煤為主的電力結構是電力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國這樣大規模地消耗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也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發展火力發電。

  二、調整“上大壓小”政策,推動電力和諧發展

  如前所述,電力出現了非理性的投資,但并不是中國就不要發展電力了。

  從我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和用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用電水平還很低,2006年,我國人均裝機容量為473瓦,人均用電量為2149千瓦時,大致相當于美國的1/6、日本的1/3也低于2004年的世界平均水平608瓦和2371千瓦時。

  因此,并不是我們不要發展電力了,而是要實現科學發展。對此,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水電、風是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設;二是要優化發展火電,重點發展60萬千瓦以上的大機組,由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采暖期較長,應重視并優先安排在“三北”地區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三是要繼續實施“上大壓小”,但“上大壓小”的政策必須做必要調整。

  筆者以為,必須充分考慮關停企業員工的安置問題,提高“上大壓小”機組在整體電力規劃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上大”與“壓小”的容量比例。

  據有關資料顯示,中電投集團公司在2002年資產重組中,從原國家電力公司接收的6家空殼電廠中有員工7488人,占原國電公司系統空殼電廠總人數的58%;23家小火電廠職工人數達到了中電投職工總數的29.16%。在“上大壓小”中,為了保證員工的隊伍穩定,中電投提出不將一名員工推向社會,很好地履行了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

  但現在的問題是,目前“上大壓小”政策與需要安置的員工完全脫節,使得員工安置缺乏渠道。特別是中電投這樣有著深重人員負擔的企業。

  建議國家及時調整“上大壓小”政策,客觀評價、高度重視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在關停中面臨的人員安置問題,顯著提高“上大壓小”機組在整個電力發展規劃中的比例。如前所述,山西“上大壓小”容量不足整個規劃的20%,難言合理,應該徹底改變目前項目評優比例遠遠大于“上大壓小”比例的不合理現狀,充分考慮各大集團的安置壓力,這樣做有利于電力和諧穩定發展。

  三、加強電力發展規劃,統籌各方面因素

  電力科學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有效的中長期能源戰略及配套電力規劃是關鍵。在預測我國“十五”、“十一五”電力需求時,沒有人預測到我國需求這么快,主要原因是沒有預測到2002年左右,中國能上那么多的高能耗項目。因此,下一步的關于電力規劃,應該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電力規劃,應該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充分考慮電力供應能力下的電力規劃。

  同時,電力規劃要考慮多方面的內容,電源點的確定要根據電力需求、電網結構、資源、環境容量、運力等統籌考慮,電源點建設應服從電網建設,電網建設應該服從電力需求,不能不講規則,先開工再說,最后自嘗苦果。

  事實上,今年發生的電力緊張,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影響電力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裝機的多寡,而是電力規劃、資源、環境和運力等等方面的問題。電力如何科學規劃、科學發展,已經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孫向方)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