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兩會”聚焦:油價改革:亟待破解的難題

http://www.whhswh.com 2008-03-06 09:54 來源:中國石油報

    雖略有滯后,每桶100美元以上國際油價的傳導效應還是蔓延到國內。兩會前夕,北京北郊的一個加油站里史無前例地“擠”滿了前來加油的車輛,司機均在傳遞一個很難證實的信息:國內油價扛不住了,趕緊多加點吧。

  每逢國際油價大幅波動時,國內油市就彌漫著焦慮和不安。對此,很多人頗為疑惑:增加石油產量,逐步放開市場,推行節能減排……應該說,國際上通行做法我們都做了或正在做,為什么社會對供應的擔憂還顯濃厚,季節性“油荒”還局部存在?

  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價格改革一直是個懸念。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積極為能源安全獻計獻策。全國人大代表何樹山認為,當前我國油價與國際油價是“有限接軌”,即原油價格早在幾年前就與國際油價接軌,而成品油價格則由有關部門調控。這就是說,現行石油定價機制的缺位,是造成油品市場現狀的主要動因。

  關于石油定價機制改革,兩會相關的議案、提案達成一個共識:在管制下,國內油價很難真實反映資源的稀缺狀況,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低價石油消費,并造成節能壓力傳遞不暢、動力不足,最終加重了石油市場供需矛盾,其影響還延伸到相關產業。

  據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2007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1.2%,中東、非洲及中國分別增長4.9%、4.2%、4.8%,名列前幾位。值得關注的是,北美洲、歐洲等均實現了負增長。

  北京大學教授查道炯認為,部分國家和地區石油消費集中增長的態勢,促成國際石油賣家正在搞一場“賭博”:賭注放在對全球經濟持續全面復蘇的預期,對主要進口國消費增長及購買力的信賴。以此作為支撐,國際石油資本就可以興風作浪,就可以炒作并抬高石油價格。

  國際油價攀升,中國受其影響深遠,而根源來自對國內油價的管制。在石油競爭性市場結構尚未建立、市場競爭尚不充分的條件下,完全放開石油價格顯然不現實,管制十分必要,但管制本身并不意味油價單方面的高或低。

  一些代表認為,威脅我國能源安全的因素不斷。隨著油價上漲,國際上消耗石油的產品成本將上漲,而在價格“管制”下,消耗成品油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基本不受國際油價影響,中國產品與國外產品相比存在價格優勢,這勢必造成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從而拉高我國成品油需求量。

  “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了國內局部區域成品油需求旺盛。”全國人大代表趙永起認為。以內蒙古為例,中部地區呼和浩特、包頭等市的成品油消費近年持續快速增長,需要從東北、西北地區調入大量成品油,由于運距長加之鐵路運輸緊張等因素,會導致短期性供應緊張狀況。

  去年的“油荒”讓人記憶深刻。在此期間,我國從國際市場進口一噸柴油約7600元,而沿海地區每噸柴油賣價約6700元,其間有900元的價格“倒掛”。這是一個典型的石油供需案例。

  資源的屬性之一,就是它總跟著價格走。人們總是愿意投資價格更高的產品,導致價格受管制的產品無法獲取足夠的資源,導致供需矛盾突出。相反,如果價格完全到位,人們就不愿意消費價格高的產品,這將有利于此種產品的節約和安全。石油定價機制改革,涉及能源安全的整盤棋。一招走好,全盤皆活。

  在相關的議案、提案中,不乏一些好的措施:市場化是油價改革的基本方向;逐步實現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全面接軌;建立完善石油期貨和現貨市場,全面參與并主動影響國際油價。

  一些代表建議,與油價改革并行,應從幾方面揮出重拳:一是石油消費增長必須嚴格控制,消費總量要把住;二是嚴格控制超常規石油消費,如對高耗能車輛的限制。同時,加強對石油需求側的分析,從根本上掌控消費合理。

  油價改革關系民生,慎重是必然。但面對供需形勢的挑戰,懸而未決不是能源安全所需要的。改革需要群策群力,如果所有的經濟行為體都在不考慮外在環境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結果極可能是所有經濟行為體都得不到它所期望的利益。(陳玉強)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