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高清-a视频-高清全高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70年后|www.whhswh.com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解讀:湖北核電之路漸行漸近

http://www.whhswh.com 2008-03-05 09:45 來源:荊楚網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千劍昨日上午,北京湖北大廈,省政府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簽署合作開發湖北核電項目的框架協議。 
   中廣核集團董事長錢智民在簽字儀式現場表示,將采取多種措施,積極開展湖北咸寧大畈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力爭使湖北成為內陸第一個建成核電的省份。 
   這標志著,湖北核電項目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5個多月前,在武漢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核能開發與內陸核電建設”專家論壇上,原湖北省常務副省長周堅衛在會上深情呼吁:請核電專家支持“6000萬湖北人民的核電夢”。 
   現在,此夢將圓。已成功爭取80萬噸乙烯、富士康等重量級項目落戶的湖北,又迎來核電開發良機。 
   從1988年開展核電選址算起,湖北追尋“核電夢”已有20載。其間,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有省、咸寧市、通山縣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奔走吁請,有相關部門百折不撓的求證與探索。 
   核電,承載著湖北人民的騰飛夢。 
   內陸核電,大勢所趨
 
   核電與水電、火電一起構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核電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1991年4月,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一期并網發電。此后,我國相繼投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均在沿海布點。 
   早在1988年,我省就著手編制核電發展規劃,并開展核電選址工作。當年,中南電力設計院組織人員在全省摸底,初步選定20個站址,后來篩選到5個。 
   1997年,我省曾擬訂了一份核電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力爭有兩臺機組投產。但國務院對此有明確意見:水電大力發展,火電適度發展,核電暫停發展。湖北核電開發一度擱置。 
   去年9月在武漢舉行的科協年會“核能開發與內陸核電建設”專家論壇上,眾多院士、專家都認為,“內陸城市發展核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去年11月初,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規劃中列出了9個開展核電廠址前期工作的內陸省(區、市),湖北排在第一位。 
   有關人士認為,在遭遇了去冬今春的雪災引致的電荒之后,核電站受到各省市的廣泛興趣,國家也堅定了加快發展內陸核電的決心。 
   此次省政府與中廣核簽署框架協議,湖北核電持續多年的問號終于變成振奮人心的消息,湖北核電項目開發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缺煤少油的湖北盼核電 
   湖北缺煤、少油、乏氣,能源自給度低。水電比重較大是湖北電網的重要特點,一到冬季枯水期就會出現缺電,某些地區經常被迫大規模拉閘限電,去年我省向外求購高價電68億度。 
   一次能源資源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建設核電站,除給我省帶來強大的電力支持外,還可以有效減少由于燃煤發電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如果建成4臺100萬千瓦核電發電機組,可替代約62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8萬噸、二氧化氮排放量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4300萬噸,顯著減輕電力工業發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湖北有優秀的核電選址。據咸寧市核電辦負責人介紹,湖北大畈核電選址瀕臨國家大型水庫——富水水庫,地處鄂東電力負荷中心,水文、地質、地震、環境條件俱佳,還有兩個水頭分別為660M、460M的抽水蓄能電站選址配套。淡水優勢明顯,建核電站的總體成本也不高。 
   據介紹,此次與湖北簽署核電項目開發協議的中廣核集團,早在改革開放前期就建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目前承擔著嶺澳核電站二期、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等多座核電站的建設,具備面向全國、跨地區、多基地同時開工建設和運營管理多個核電的能力。 
   因此,此次合作,將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page_break]
  “申核”路上,大畈領先 
   在國家發改委核準建設內陸核電項目之前,提出要建內陸首座核電站的省份不下7家,包括長江流域的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還有東北地區的吉林、西北地區的甘肅等。 
   核電項目上馬,要經過選址、預可研、可研等階段,其中選址環節是決定項目生死命運的最重要階段。 
   據介紹,在“申核”過程中,省及咸寧市核電辦撰寫的核電站三大報告文稿,資料翔實,規范嚴謹,受到專家一致好評。為配合專家研讀,他們先后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基礎資料信息,印制了精美的畫冊、光盤,將各項指標全部實現圖文化。 
   由于準備工作充分,2005年2月23日,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華中三省核電優選會上,大畈核電站獲得總分第一名。 
   大畈核電站址位于咸寧市通山縣城東北的大畈鎮獅子巖,地處富水水庫中段北岸,距通山縣城20公里,距武漢市100公里。核電項目的落戶,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很快成為各界矚目之地。 
   2004年10月,大畈核電項目完成預可研,并向國家發改委上報項目建議書,成為首家上報項目建議書的內陸省份。 
   2005年開展可研工作,到2006年湖北核電籌建處成立時,可研的26個專題全部完成,四通一平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環境評價報告、安全評價報告呈送國家環保局,等待評審程序啟動。 
   核電廠的第一個工程是建立氣象探測站,通山大畈核電項目氣象探測站2005年5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通山縣氣象局局長范德才告訴記者,兩年多來他們共收集了400多萬個數據。蘇州熱工研究院大氣環境評價研究所對這些數據進行評價,得出的結論是,資料完整率達93%,超過國家探測大綱90%的要求。  


   前期工作啟動,期待早日開工 
   曾任通山縣縣長助理、縣政協主席的劉源芳老人,為大畈核電項目奔走8年,2004年退休,現在廣東女兒家里。雖然身在廣東,但他天天關注著大畈核電項目的進展。當記者把消息告訴他時,電話那頭他激動地說:“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等我回來要放兩萬響的鞭炮!” 
   大畈核電,牽動著全省6000萬人民的心,省、咸寧市、通山縣各級領導為這個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群眾也給予了熱情支持。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咸寧市和通山縣克服各種困難,核電前期工作既緊鑼密鼓,又細致入微。 
   在進行核電前期工作中,由于中電投、中廣核等有資質的單位都表達了加快大畈核電開發的意愿,加之其它復雜因素,導致大畈核電項目的“業主懸疑”遲遲未解。在這種不利條件下,通山縣沒有懈怠,一切以有利于核電項目上馬為要。縣委書記曾國平笑言,這些年研讀大量核電資料,到美、法等國核電站考察,幾乎成了半個核電專家。 
   通山縣采取多種方式,宣傳核電知識,動員群眾保護站址,以最大誠意歡迎核電落戶大畈。縣里組織群眾代表到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參觀,很多老百姓說,這么好的項目,我們應該支持。 
   曾國平告訴記者:“這幾年大畈站址附近基本上沒有新建住房,地貌沒有受到破壞。當前要抓緊做好移民搬遷的評估、補償和動員工作,加快臨時用水、用電線路建設,希望能夠盡快完成,為核電早日開工創造條件。”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