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2-26 15:08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來自香港的榮念曾是引領香港前衛(wèi)文化的“進念8226;二十面體”的創(chuàng)辦者,滿頭白發(fā)卻童心未泯,畫漫畫、做戲劇,創(chuàng)意不斷。他將文化視作平衡政治與經濟的第三種力量。通過文化來對政治、經濟進行“評議”是他反復強調的。在“年度戲劇”致敬中,他認為孟京輝導演的《兩只狗的生活意見》和林奕華導演的《包法利夫人們》在顛覆傳統(tǒng)、批判現(xiàn)實方面有異曲同工之處,繼續(xù)討論其中的價值,比選擇更重要。“年度藝術”的推薦專家之一陳丹青也強調:“當代藝術類別豐富,5個候選作品類型各不相同,相互之間幾乎不存在可比性。所以重要的不是誰最后獲選,而是有人在向有社會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的文化致敬。”
真正好的還是太少
擔任“年度音樂”致敬嘉賓的郝舫,借用民謠音樂人萬曉利的一張專輯的名稱總結2007年的樂壇:“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么糟。”入圍的五張專輯,各代表了民謠、搖滾、電聲噪音、原生態(tài)民歌、世界音樂的不同風格。當外界一直唱衰中國流行音樂時,這些另類選擇的音樂卻呈現(xiàn)出多元的發(fā)展。
但是像郝舫這樣樂觀的推薦人并不多。“年度電影”推薦專家‘之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鄭洞天說:“如果真按照創(chuàng)造力、社會責任感為標準,幾乎沒有可以入圍的電影。最終《太陽照常升起》獲選,也不是說它有多新,而是‘久違’。久違了這種還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釋他所認識、他所想像的世界的電影。其實他用的方式,他解釋的事并不新鮮。另外,也因為《太陽照常升起》至少引起人們關于電影本身的爭論。這樣的爭論,我能記得的已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作為現(xiàn)任電影審查委員會成員之一,鄭洞天幾乎看遍了2007年中國生產的全部四百多部影片,“真正能挑出來的比例確實很可憐”。“對于電影來說,除了創(chuàng)造力之外的現(xiàn)象有很多:票房攀升,得獎也不少。新現(xiàn)象也會出現(xiàn),電影局現(xiàn)在的方針其實是若干年來最寬的,所以能出現(xiàn)像《太陽照常升起》、《立春》這樣的作品。但是整個行業(yè)下滑的趨勢還沒有終止。”“年度電視”推薦專家‘之一、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苗棣也說:“中國電視近年來最缺的就是創(chuàng)造性。”
“年度音樂”推薦專家之一的李皖在評價最終獲選的《萬物生》專輯時,也有所保留地說:“它并沒有太多創(chuàng)造,精神感召上也有虛張聲勢、故弄玄虛之嫌。但是,在全球化的娛樂場景中,它對民族元素的發(fā)掘和張揚,對娛樂標準的擢升,對流行音樂厚度和深度的要求,值得推崇。”
“有很多東西,可是背后真正的好東西太少。”陳丹青稱之為:“空前繁榮的荒涼。”而在榮念曾看來,這種現(xiàn)象尚不能稱為“繁榮”:“中國現(xiàn)在經濟發(fā)展很快,有很多爆發(fā),但又沒有明顯的批判爆發(fā)。當人與人的關系變成了錢的關系時,思想方面的批判并沒有及時跟上來。”“文化需要的是獨立思考,需要去評議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如果失去這個職責,就成了娛樂,就只是‘無傷大雅’。而文化界真正要做的應該是不斷把舊的‘大雅’拿出來評議,創(chuàng)造新的‘大雅’。”
朱學勤也認為:“中國這百年來經歷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是反映這段時間過程的精神作品卻不能與之相稱。我們走過的悲喜劇,不亞于法國大革命,如果說法國的精神大家、優(yōu)秀作品是以幾何倍數(shù)增加,我們只是算術增長。如果說‘文革’是我們創(chuàng)造力的谷底的話,現(xiàn)在是走出谷底的漫長過程,有零星小突破,但是大的高峰還沒有隆起。”
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