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縱覽]雪災彰顯中國能源政策缺陷
http://www.whhswh.com 2008-01-30 14:49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反常的暴風雨已經讓中國這個經濟發電站發生短路。由于交通和電力嚴重中斷——卡車滯留公路,31個省市自治區有半數供電受到限制,這個經濟體機房內的轟鳴聲減弱了下來。
大雪消融之后,經濟能否恢復正常?顯然,50年來最惡劣的冬季天氣需要人們付出代價,但這也暴露出中國政府能源政策的缺陷。投入方面的市場力量和中央計劃經濟對定價的限制,綁住了電力生產商的手腳。澳大利亞和南非等主要市場供應中斷,加劇了全球需求緊張的局面,令煤炭價格攀升至創紀錄高點。盡管迄今為止,國內生產可以滿足中國大部分的需求,但當地煤價也在攀升——只不過幅度要小得多而已。中國約有80%的電力來自燃煤電廠,因而煤價上漲會立即影響利潤率?;ㄆ?Citigroup)指出,獨立的上市電力生產商今年耗煤量的65%到95%使用合同價格,2008年的價格比去年平均高出10%。
短期來看,中國絕對不會選擇把漲價轉嫁到最終用戶身上:今年伊始,拼命抑制通脹急劇上升的中國政府就凍結了公用事業價格。實際上,在寒冷的上海流傳著這樣一個話題,說某些生產商關閉電廠,是因為它們賺取不到足夠的利潤,而不是因為搞不到煤。當然,由于擔心通脹蔓延,加上3月份將召開的重大政治會議,短期內大幅提高價格的可能性似乎很小。正如花旗所指出的那樣,盡管中國熱煤價格上漲了11%,去年的價格卻沒有什么變化。樂觀主義者估計,電力狀況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應該會有所好轉,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可以讓電力生產商重新儲好煤炭,在工廠重新開工時全速運轉起來。這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到一些寬慰,但投資者堅持投資煤炭還是要比投資電力更穩妥。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