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出口結構性問題突出
http://www.whhswh.com 2008-01-24 11:16 來源:中國機械網
當前,雖然國內零部件出口增長很快,但出口的結構性問題突出。
■ 出口企業喜上眉梢
一家汽車摩擦片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些年企業出口業務呈現迅猛增長之勢,2007年其出口額已突破2700萬美元,2001年僅為40萬美元。
一家汽車密封件生產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出口業務增長迅速。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說:“2007年出口額較2006年增長50%以上。最近,我們正在和外商洽談,將拿到另一筆大訂單。”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
■ 零部件出口整體實現平穩增長
據相關部門統計,2007年,國內機電類汽車零部件(不含輪胎、汽車玻璃等)出口額約為175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 32%。“我們可以說,國內零部件出口實現了穩步增長。”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副秘書長傅培昭告訴記者。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除整車產業發展的帶動以外,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持續大幅增長的原因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年來國家在政策上扶持了一批零部件生產企業,促進了這些企業發展壯大。二是跨國公司為降低生產成本,紛紛加大在我國的采購力度。三是不少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為了緩解成本壓力,向我國轉移生產基地,其產品在我國出口零部件中占很大一部分。
■ 結構性問題突出
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傅培昭向記者介紹,與過去幾年類似,關鍵零部件出口額僅占零部件出口總額的18.3%。
按照出口量大小排序,制動系統、掛車及半掛車、音響等排在最前列,轉向系統、底盤(裝有發動機)、變速器、空調及壓縮機、驅動橋等關鍵零部件的出口并不多。
傅培昭認為,雖然我國零部件出口產品種類較多,但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高能耗、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我國汽車零部件產品已經出口至216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排在前列,出口至這些發達國家的產品總額約占總出口額的61%。
“國內汽車零部件出口呈現一種既集中又分散的局面。”傅培昭說。
從出口企業性質分析,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外商獨資企業高居榜首,占總出口額的29.5%。其次是中外合資企業,占總出口額的25.3%。民營(個體)企業約占總出口額的24.3%。
“前幾年零部件出口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近年來發生了變化。國外企業在中國進行本土化運作,優勢越發突出。相比之下,國內零部件企業出口分散、規模小的情況并沒有好轉。”傅培昭分析說。
■ 隱患未除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近年來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取得較快發展,但總體來說,國內零部件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很弱,尤其在科技含量較高的汽車電子產品和電控機械零部件新產品的研發、技術創新方面嚴重不足。這是國內關鍵零部件出口量少、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
市場競爭加劇、各種成本增加、匯率上升、國外貿易壁壘增多等,都將給中國出口零部件企業帶來更多困難。這種情況下,國內零部件企業只有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和企業綜合實力,才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