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系統盡情享受傻瓜的生活
http://www.whhswh.com 2008-01-22 17:13 來源:互聯網
就像幾年前的照相機、pc系統等產品的變化趨勢一樣,我們的房子也在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傻瓜”。
在中國,天津賽頓中心和深圳紅樹西岸的住戶們已經開始享受“傻瓜”房子帶來的便利。這兩個當地的高檔樓盤都安裝了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智能家居系統。每天只要在快下班的時候發個手機短信,溫控系統就會將室內溫度調整到最舒適;浴缸的水自動放滿并維持在合適的溫度;微波爐里的飯菜自動加熱——等住戶進了家門的時候,香噴噴熱騰騰的晚飯已經準備好,百葉窗隨著光線強弱自動調節好角度,內層薄紗窗簾拉上而外層窗簾卷起,住戶喜歡的音樂徐徐響起......
第二天早上去上班,出門時只要在門口的液晶觸摸屏上點擊啟動上班模式,家里所有房間的燈光都會熄滅,窗簾自動拉上,電器進入節電狀態,煤氣、水閥都自動關閉,紅外防盜系統自動開啟。
家里的電器壞掉了,你自己還沒察覺,小區的物業服務網絡就已經提醒你,并派人上門幫你維修了。人動手拉窗簾與窗戶的溝通,琢磨怎么擺弄好罷工的電器的苦思冥想,這些都不用著了,嗆人的煙煤中帶有的真正蔬菜味兒的飯菜,也被西式廚具的迅捷替代。人的在家庭的勞作,正在隨著機器的先進褪化。
甚至網絡可以發現家中什物的短缺,揮發“噓寒問暖”的功能。日本、德國的智能家居中也有不少體貼周到的功能。如,冰箱里的啤酒喝光了,冰箱自己就會向物業服務網絡發送信號,不一會,就近購買的啤酒就會送到你的家門口;只需坐在馬桶上,馬桶能夠自動測量你的體重、脈搏、血壓和血糖等指標,并自動將這些指標傳送到個人電腦,據此判斷你當天的健康狀況。如果綜合一段時間的數據做成數據表,它還能幫助你輕而易舉地掌握身體狀況的變化。人對于自己的所有短缺,都被數據化,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與目前市場上充斥的“智能家電”相比,這些智能家居顯然是“升級版本”,一個重要表現是網絡化——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臺可以提醒儲存的食物變質或缺貨的冰箱,也可能被冠以“智能”,但這依然屬于冰箱單體的智能化;而一臺能夠向物業服務網絡發送貨信號的冰箱,則需要更高的配置——網絡技術來支持。參考pc機從單機工作到普及寬帶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預測,智能家居的網絡化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步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