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8-01-18 15:18 來源:中國圖像網
飛蛾在夜間飛行時,眼睛需要捕捉所有可見光。為了做到這一點,一些生物種類的眼睛表面進化有納米視覺結構(nanoscopicstructures),能夠使其在夜間捕捉到幾乎所有的光,以防止被捕獵。
現在,制造工程中心(MEC)MicroBridge項目組的科學家們采用了飛蛾眼睛的模型用于研究在低光環境中使用的工業透鏡。這種透鏡表面的結構高度小于100納米(一納米等于百萬分之一毫米)。透鏡的結構大小需要小于光的波長,以避免對進入透鏡區域的光造成干擾。采用該中心的聚焦離子束,制造了結構微小的透鏡模具。聚焦離子束采用高放電原子粒子在顯微鏡下進行材料加工。
MEC中心的羅伯特·霍伊爾表示,“這是一項極為復雜的挑戰。不只是鏡頭本身的曲率要求很精確,表面的納米視覺結構(nanoscopicstructures)也要求小于光的波長,這樣才能夠消除光射到透鏡表面時所產生的高折射率。這種對折射率的消除降低了透鏡的折射,使其能夠捕捉更多的光。最終結果已經在工業實踐中中得到了應用確認。
MEC中心MicroBridge項目組的科學家們現在關注于這種透鏡在半導體行業中光電及光電池設備中的應用,包括太陽電池,在這類電池中光損失為主要問題。此外,這種透鏡在光纖、傳感器以及醫學診斷設備中也有極大的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