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業新政開出意外之花
http://www.whhswh.com 2008-01-16 14:10 來源:中華機械網
一項旨在扶持中國紡織機械制造商的政策實施半年后,出現了戲劇性的效果。國內紡機制造商銷售量大幅度縮減,紡織企業也大倒苦水,認為新政策影響了紡織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新政雙重效應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經理藺建旺說,對紡機行業來說,取消進口整機的免稅政策令人振奮,但是,這半年來的實際情況卻與初衷背道而馳。經緯紡機是中國最大的自動絡筒機和高速噴氣織機生產商。
從去年10月份至今,這家公司自動絡筒機的銷售量減少了將近200臺,而這種設備國內市場全年的需求量還不到3000臺。
根據從去年7月1日起實行的一項新政策,中國企業進口所有規格的自動絡筒機和噴氣織機一律繳納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高速噴氣織機和自動絡筒機,進口部分關鍵零部件則享受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
自動絡筒機和噴氣織機被國務院列入加快振興的16個重大技術裝備之中。在國際棉紡織行業“三無一精”(無卷、無接頭、無梭布、精梳紗)產品的大比拼中,這兩個產品是關鍵設備。
長期以來,中國對高速噴氣織機和自動絡筒機整機進口實行免稅政策,國內紡機企業進口零部件要繳納進口環節稅收,由此造成了稅收倒掛。零部件等稅收加起來約到20%,如果加上17%的增值稅,中國織機制造商根本沒法和免稅的進口整機競爭。
新政策規定了半年的過渡期,過渡期關稅稅率為零。這結果導致國內部分紡織企業搶關進口。2006年,中國自動絡筒機進口增長率僅為11%,新政實施當月,進口增速激增到了92%,去年年底回落到68%。
藺建旺說:“如果過渡期繼續延長下去,這個政策不但沒有起到支持國產紡機業的作用,反而會在一段時期內對這個行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然而,自新政策實施之日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就一直呼吁,對進口自動絡筒機和高速噴氣織機網開一面。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徐文英說:“如果停止新型紡織機械的進口免稅政策,將會大大增加我國紡織企業的負擔,削弱企業競爭力。”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葉戩春也表示,棉紡織行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技改資金不足將影響技術裝備水平的提升,協會已多次向有關部門建議,根據上下游產業的供需情況,采取過渡措施,在一定期限內繼續實行進口稅收優惠。
他說:“畢竟紡織行業也是民族產業,關系著2000萬人的就業問題。”中國棉紡織機械進口情況顯示,噴氣織機的進口增長率已由2006年37% 下降到了2007年年末的1.3%。
“我們不反對振興國產裝備,但是振興國產設備就要給企業進口國際先進設備增加重負嗎?犧牲了這么多企業的利益之后,是否能夠換來國產紡機的振興呢?”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果剛說。
洋貨與國貨
很多紡織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不是不想買國產紡機,而是他們不得不選擇進口。“難道我們喜歡多花錢、時間、精力去買進口的嗎?”江蘇盛澤某知名面料生產企業的施先生說,如果國產紡機既好又快又省錢,買家肯定樂意購買,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可是國產紡機就是還“差得遠”。
“我們廠的噴氣織機全是進口日本的,而且在整個盛澤地區基本上都采用進口噴氣織機,經過多年的使用和對比,我們還是覺得進口機器貴得值。”盛澤是中國有名的絲綢之鄉,現有紡織企業600余家。
統計顯示,中國企業每年對自動絡筒機的需要在2600臺左右,而國產自動絡筒機只能提供600臺。每年需要進口的噴氣織機在15000臺左右,國產僅有1000多臺。目前,自動絡筒機在國內只有經緯紡機可以生產。
藺建旺認為,國產自動絡筒機已經完全能達到高端棉紡品的需求,國產的噴氣織機也只有少數產品的需求不能滿足。
天信集團是全國棉紡色織行業五十強企業、全國棉紡織百強出口創匯企業。他們使用的就是經緯紡機的噴氣織機。據藺出示的材料,天信集團稱,在使用過程中,日本津田駒的產品和咸陽經緯基本上沒有差距。
藺建旺還算了一筆帳。1992年,中國自動絡筒機全部依賴進口,免稅進口一臺自動絡筒機要花20-22萬美元,現在由于國內制造商的競爭,免稅進口價格降到了15萬美元。按中國市場每年需求3000臺計算,相當于一年節省1.8億美元,大約13.3億元人民幣。
這些加起來與紡織企業獲得的退稅比較孰輕孰重?藺建旺說:“在國家財政狀況允許的情況,振興紡機制造業才是從源頭上促進了紡織業的長足發展。”
據藺建旺給出的數據,2007年國產自動絡筒機的市場占有率是30%,預計2008年能達到50%;噴氣織機去年進口1.6萬臺,國產只有1200臺,市場占有率8%。不過他認為,前些年稅收倒掛,從1992年到2001年,經緯紡機開發這兩種機子完全是不盈利的,是在以贏利的紡機養著兩種機子。在目前的這種政策的支持據藺建旺給出的數據,2007年國產自動絡筒機的市場占有率是30%,預計2008年能達到50%;噴氣織機去年進口1.6萬臺,國產只有1200臺,市場占有率8%。不過他認為,前些年稅收倒掛,從1992年到2001年,經緯紡機開發這兩種機子完全是不盈利的,是在以贏利的紡機養著兩種機子。在目前的這種政策的支持下,預測2年之內國產噴氣織機的市場占有率能達到50%。”
不過,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祝憲民說:“我國紡織企業的負擔是人民幣升值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兩機免稅政策只是其中之一。”而福建嘉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春表達得更直接:“一定要等國產紡機發展了,棉紡產業水平再與國際接軌嗎?如果這樣,我們不就失去了這最寶貴、最關鍵的幾年時間嗎?”(作者: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