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業間景氣度發生重大變化
http://www.whhswh.com 2008-01-03 16:13 來源:中國冶金信息網
2007年我國行業發展基本上呈上游行業利潤繼續快速增長、中游原材料行業利潤水平穩步提升、下游行業利潤有所回落的格局。展望2008年,在宏觀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速下降背景下,行業景氣狀況將發生三大變化:一是期性投資品行業景氣將有所回落;二是出口導向型行業的政策和市場壓力增大;三是非周期性消費品行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2007年行業運行呈現四大特征
2007年以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提升,上游采掘業、中游原材料工業的景氣優勢有所鞏固或正在提升,而下游加工業的比價優勢進一步下降,尤其是鋼鐵、水泥等原材料價格的趨勢性提升,對下游的加工工業如設備制造、電力等行業的景氣造成較大侵蝕,行業發展基本上呈上游行業利潤繼續快速增長、中游原材料行業利潤水平穩步提升、下游行業利潤有所回落的格局。
第一,上游開采業利潤增長分化明顯。其中,煤炭開采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增幅大幅提高,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非金屬礦采選業繼續快速增長,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經濟效益有所下滑,行業利潤同比出現下降。
第二,中游原材料和投資品行業利潤增長速度加快。鋼鐵行業的企業效益大幅度改善,鋼鐵行業仍是拉動工業利潤增長的重要動力;建材行業實現利潤總額仍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石油加工行業在2007年下半年利潤增長放緩,但扭轉了上年同期的巨額虧損局面;化工行業利潤增速大幅度上升,使得化工行業景氣度明顯上漲。
第三,機械電子工業利潤穩定增長。在高耗能行業利潤增幅全面回落的同時,市場需求較好,受"兩高一資"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小的機械裝備行業利潤增長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是帶動整個工業利潤增長的穩定因素。其中,工程機械和船舶制造業利潤增長最快。
第四,下游消費品行業利潤增速穩中趨升。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利潤總體仍保持較高增幅;紡織業和服裝業加速增長和效益提升;飲料制造業效益繼續好轉,行業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造紙行業的生產成本壓力明顯增大,行業利潤仍同比增長但增速略有下降。
2008年行業景氣狀況將呈三大變化趨勢
在宏觀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速下降的背景下,2008年行業景氣狀況將發生較大變化。
第一,周期性投資品行業景氣將有所回落。近兩年來,投資高速增長,與我國企業的盈利顯著改善和信貸政策松動密切相關。但是,隨著目前企業盈利增速開始下滑,信貸控制變得相對偏緊,這兩大因素必將對后續投資增長產生一定的制約與影響。同時,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政府將加大對高耗能產業及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力度,相關行業的投資增速也將繼續回落,這對投資增長也將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從2007年的25.5%回落至23.5%左右,周期性投資品行業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將逐步減弱。
首先,隨著投資增速回落及政府加大調控高耗能行業力度,基礎原材料的需求增速將出現回落態勢。同時,近幾年大量資本進入基礎原材料相關領域投資所積累的產能在今后幾年內將逐步釋放,因此,石化、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周期性投資品行業供求不平衡的格局將發生逆轉,這些行業的業績將不可避免地逐步見頂回落。
其次,穩定房價仍將是2008年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之一,房地產業將面臨一個較長的調整期。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性行業,房地產行業景氣度收縮,將造成建材、鋼鐵、建筑施工、工程機械和有色金屬等相關行業景氣逐步回落。
第二,出口導向型行業的政策和市場壓力增大。2007年,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主要出口行業利潤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局面。但是,與此同時,我國與美國及歐盟等發達國家的摩擦明顯升溫,出口導向型行業持續增長的風險開始增大。
為了配合國內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2007年我國的出口政策正在發生一些轉變:一是大力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2007年7月,我國調整了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了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了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1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改為出口免稅政策;二是外貿政策從單純追求擴大出口和外貿順差,轉向統籌內外需、追求外貿效益的方向,支持和培育具有高附加值、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這些政策的出臺將增加相關行業的出口成本,對相關行業的利潤增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9%,增速比2007年下降7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回落將導致出口導向型行業如辦公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通訊錄音設備、電力設備、衣物、紡織品、化工產品(含醫藥)、工業機械設備等行業的盈利受到一定影響。
第三,非周期性消費品行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2008年,政府宏觀調控將著力通過結構性調控來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因此,在投資和出口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政府將加大對消費的支持力度,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目前居民消費和可支配收入增長勢頭良好,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所積累的購買力也將逐步釋放,消費品行業在未來幾年內都將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伴隨著經濟增長可能回落,消費增速也將有所放緩,但消費增速的調整要小于投資和出口,名義增長仍將處于15.5%左右的較快增長區間,實際增長也將繼續高于GDP的增速。
在消費需求穩定上升的前提下,與吃、用相關的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行業的市場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而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關的汽車、房地產、旅游、文化休閑等行業將獲得長期穩定發展的機遇。但是,消費需求上升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過程,相關行業難以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這些行業嚴重過剩的產能將制約這些行業業績的提升,穩定增長是消費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基調。
促進行業協調發展三大對策建議
目前,我們既要解決目前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又要抓住當前宏觀調控的有利時機,努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使工業行業協調發展。
第一,控制過剩行業的擴張,引導結構調整和升級。目前,對產能過剩行業和潛在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任務仍十分艱巨。要確保調控的有效性,必須強化落實已出臺的鋼鐵、電解鋁、煤炭、焦化、水泥、電石、紡織等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通過清理整頓在建和擬建項目,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劃、產業政策、供地政策、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依法停止其建設。另外,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對行業運行的動態跟蹤。通過發布產品供求、現有產能、在建規模、價格變化及原料供應等信息,引導企業的投資預期。當前,無效產能過剩與有效產能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已經成為過剩行業內部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在控制過剩行業增長速度的同時,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要鼓勵行業內的并購、重組和技術升級,引導、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第二,控高耗能行業,推動工業節能降耗。據測算,鋼鐵、有色、化工、電力、石油加工及煉焦、建材等6個高耗能行業的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3%左右、用電量占工業用電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國工業能耗的70%左右,如果高耗能產業增長趨勢不加以遏制,勢必對全國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解決高耗能產業調整問題,既要控制好增量,又要調整好存量。首先,靈活運用經濟杠桿。加快能源的市場化改革,價格要體現資源價格、完全成本和市場供求關系;加大能源差別價格的"差幅",按用電規模制定級差累進系數,加大用電大戶的邊際成本,使其生產超規模后"只賠不賺",讓高耗能產業的熱衷者無利可圖。其次,堅持行之有效的"地區環評限批";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可以考慮推行"能耗超限地區工業項目限批"的辦法,讓"兩高一低"的產業沖動強制剎車。同時,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節能信貸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
第三,加強資源性、壟斷性行業的監管。雖然能源價格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但從反映能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來看,未來能源價格仍有較大上漲空間。為促進上下游行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對適合競爭的能源和資源行業,應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通過競爭形成平均利潤;對必須實行壟斷性經營的能源行業,應加強利潤和收入分配的監管和控制,防止本應歸全體公民所有的利潤轉化為小集團或個別人的利益和薪酬福利,并積極探索超額壟斷所得向全民所有者的轉移機制,將超額利潤上繳財政或轉化為國有資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