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研究試驗海水發電
http://www.whhswh.com 2008-01-03 14:40 來源:青年參考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19日報道,挪威科學家正在試驗利用液體滲透性原理,從海水中獲取新型能源。報道說,這種新型能源技術的原理是:利用液體的滲透性,即低濃度的液體流向高濃度的液體,用其產生的壓力推動渦輪來產生電能。人們可以在河流的入海口處修建這樣的發電站。
鹽水淡水互動產生能量
挪威能源集團的工程師菲雅爾丁斯塔特解釋說:“水箱的這一邊是鹽水,另一邊是淡水,中間隔著一層只允許純水流過的滲透膜。由于兩邊所含鹽分的不同,淡水要流到另一邊來降低鹽水的濃度,于是就產生了壓力。”挪威能源集團已經決定在江河入海口投資一家試驗性的“海洋滲透能”發電廠。據有關專家預測,“海洋滲透能”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綠色能源。
我們在中學物理課本上都學過滲透原理: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么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后,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一種新型海洋綠色能源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江蘇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萬億度(中國在2006年的總發電量為2.8萬億度)。
挪威是一個沿海國家,它擁有眾多的島嶼,加上海岸又被海峽和海灣分割得很厲害,這使得挪威擁有曲折而漫長的海岸線,總長度近2萬公里。漫長的海岸線使得挪威具有利用滲透能的天然優勢。經過10年技術研發后,挪威能源集團決定投資1億克朗(約1.3億元人民幣),在布斯克呂德郡建設世界首個試驗型海洋滲透能發電廠,將于2008年底完工。經過試驗運行后,預計至2015年,發電廠就可以將其電力輸送入網供居民生產和生活所用。
中國有海岸線長的優勢
歐盟對海洋滲透能的研究也十分熱心。幾年來,歐盟一直在進行滲透膜材料的研究,因為滲透膜是滲透發電的關鍵。它必須具有結實、耐用、透水性能好和阻止鹽分通過的性能。目前每平方米滲透膜的發電功率是3瓦。而必須超過5瓦以上才能帶來經濟效益。因此,目前挪威的材料專家正在加緊對隔膜材料的研究。
江河入海口也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區域,因此海洋滲透能發電能有效供應入海口的居民。據估計,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海洋滲透能發電區域,可以為15000個家庭提供電力。挪威能源集團公司的工程師菲雅爾丁斯塔特認為,海洋滲透能的前景很遠大。他說:“僅挪威的沿海地區蘊藏著每年12億度電的潛力,而這將提供挪威1/3的家庭用電。”
中國也像挪威一樣是個海岸線很長的國家,總長度達到3.2萬公里。因此,也可以考慮在一些江河入海口試驗海洋滲透能這種綠色能源,讓我國的綠色能源家族也能添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