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hswh.com 2007-12-18 16:34 來源:自動化網
![]() |
![]() |
![]() |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開始向北美移民。1775年爆發了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1788年喬治·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812年后完全擺脫英國統治。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1862年9月爆發了南北戰爭。1865年,戰爭結束,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開始對外擴張。在1776年后的100年內,美國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國力大增。 |
![]() |
美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 |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從需求看,美國是汽車市場的最大消費者;從相關產業來看,美國的鋼鐵]電子、機械工業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從產業競爭方面看,美國獨特的反托拉斯法嚴格限制對市場的獨占、統一定價等做法,同時使競爭更加規范化。 所以美國汽車工業不但開足馬力滿足國內需求,還大量向歐洲出口。 |
![]() |
美國軍事工業發展歷程: |
國防分析家們都指出,美國國防工業未來幾年將仍然呈強勁增長態勢。除了美國政府支持國防這一政治原因外,美國部隊也存在“更換目前仍在使用的大量老化裝備”的迫切需求。 |
![]() |
美國機械工業發展歷程: |
美國機器制造業在二戰前落后于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后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 機器制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 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于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制 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制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 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占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
|
![]() |
美國鋼鐵行業發展歷程: |
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后,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 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后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 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 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 |
![]() |
美國高技術工業發展歷程: |
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件、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芯片和金屬合方面落后于日本。 |
![]() |
美國建筑工業發展歷程: |
建筑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并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 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并占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美國建筑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筑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采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筑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筑工業的發展方向。 |
![]() |
美國能源工業發展歷程: |
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 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占40.3%;天然氣占24.1%;煤炭占24.8%;核能占5.8%;水力及地熱占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 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后,美國的采煤 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后期開始進行的采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采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
美國自動化企業介紹 | |||
美國是工業控制 的大國,有很多著名的企業,這里介紹一二 | |||
![]() |
![]() |
![]() |
![]() |
羅克韋爾 | 霍尼韋爾 | 美國國家儀器(NI)有限公司 | 艾默生 |
![]() |
![]() |
![]() |
![]() |
GE | 埃施朗 | 德州儀器(TI) | SMAR |
![]() |
![]() |
![]() |
![]() |
山特電子 | SIXNET公司 | APC | 吉時利儀器公司 |
編后: |
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 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占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 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圣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 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后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于鋼鐵業的發展。飛機制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 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硅谷周圍地區。 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 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后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 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占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