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國內工程機械產品價格下調,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依舊存在,但業內專家對2005年工程機械的發展仍然樂觀,因為今年將是國家諸多重大投資項目的建設高峰期:投資1500多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5260億元的西電東送工程、260億元的青藏鐵路工程等重大項目都將在2005年進入建設高峰期。另外,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建設,總投資約2800億元,其中約64%將投向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上海黃浦江兩岸開發及世博場館建設等都將有力拉動國內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
此外,由于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的市場,專家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國內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7.17%和10.31%,將遠遠高于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的平均增長率。
電力設備:可望增長兩成以上
在2004年全國電力供需缺口達到高峰的背景下,2004年發電設備子行業保持了高速擴張勢頭,全年發電設備產量將達到7500萬千瓦左右,比2003年全年產量3700萬千瓦增長100%左右。而2005年發電設備子行業增長將大幅放緩到10%~20%之間。
專家預計,2005年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將投資1450億元用于電網建設,比2004年增長20%左右;由于電網設備行業的運行情況與全國電網建設投資金額線性相關,2005年電網設備行業會在2004年高速增長的前提下,再維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
船舶制造業:看好三大產品
世界經濟形勢的向好、我國外貿的快速發展以及21世紀中國海洋事業的需求與造船業的發展使命,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決定著中國船舶制造業未來的長足發展。國際上,中國船舶工業世界位次連續9年居世界第三位,與日韓兩國差距在逐步縮小。盡管如此,中國造船業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造船能力過剩,而是嚴重缺少大型造船設施,不能滿足國內客戶需求的問題。令人欣喜的是,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產業政策——“531工程”的順利實施和三大造船基地的加速推進,促使中國在未來10年中較有可能成為世界船舶的第一制造大國。此外,以中國為首的世界港口建設在2006~2007年又進入高峰期,船用柴油機,集裝箱及其起重機械等三大產品值得看好。
當前滬東重機在國內船用柴油機的市場占有率在65%以上,處于準寡頭壟斷地位,未來這個中國柴油機生產的龍頭企業有可能位居世界船用柴油機制造的最前列。
過去15年的數據表明,世界集裝箱與造船呈基本正相關。專家預計未來世界集裝箱制造業年均增長率在10%~15%之間。中集集團全球市場堪稱老大,連續5年保持行業第一,世界市場占有率為50%左右,其半掛車產銷量5年內也有望奪世界第一,占有全球箱式半掛車10%以上的市場。